
膝關節疼痛是骨科患者就診常見原因,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因此膝關節疼痛原因比較復雜。首先我們來了解膝關節的結構,膝關節的骨性結構主要有股骨,脛骨,腓骨和髕骨組成,軟組織結構主要有內外側副韌帶,叉韌帶,內外側半月板以及關節囊。
下面介紹常見的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見于老年人,多數表現為膝關節前側和內側疼痛,主要是由于軟骨剝脫,膝關節腔內炎性介質分泌以及膝關節力線不良導致。影像學檢查都可見膝關節內側間隙變窄,骨質增生,關節面硬化等。
2.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多見于年輕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內側間隙或外側間隙疼痛明顯,打軟腿,股四頭肌萎縮等。
3.盤狀半月板,多由于先天性發育導致,正常成人半月板為內側“C”型,外側類似“O”型,而盤狀半月板為外側半月板發育圓形盤狀,非正常解剖形狀,故而引起疼痛
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膝關節疼痛,臨床上不多見,不在此贅述,膝關節疼痛請及時就醫。
更多相關建議:
我的一些患者朋友會跟我說:“老師我跑步、上下樓梯膝蓋都沒啥事,為啥在久走之后膝蓋就不適?”
一般這些患者情況并不是特別嚴重,他們的主要問題就出在走路步態上,總結下來就是——
錯誤的步態+長時間的行走=膝關節疼痛
常見錯誤走路模式分4種,下面就來給大家一一分析,快看看你有沒有踩雷 ~
錯誤步態1
——伸不直步態
伸不直步態主要是在走路過程中單腳支撐時膝蓋沒有伸直,這時候你每走一步就相當于一次幅度較小的單腿蹲,股四頭肌和腘繩肌包括小腿三頭肌都會很緊張。
而實際上我們正確的步態在單腿支撐時應該是膝關節伸直,靠骨性支撐維持我們下肢的穩定,并不需太多要大腿前后側肌肉發力去穩定關節。
長時間的伸不直步態后,你的小腿、大腿前后側的肌肉都會非常緊張,造成我們髕骨壓力較大,走的多了就激惹出炎癥從而產生一些膝關節疼痛。
如果你走路感覺伸不直,可以通過放松牽拉股直肌和小腿三頭肌來幫助自己伸直膝關節,減少膝關節的壓力。
牽拉股直肌
放松小腿
錯誤步態2
——踮腳步態
踮腳步態常發生在經常運動的人群,踮腳步態走路時重心上下起伏明顯。
這種步態,每次邁步依賴小腿三頭肌發力較多,所以走多了后小腿會非常緊張,而小腿三頭肌緊張后可能會導致脛骨前移擠壓脂肪墊,引發疼痛。
調整自己踮腳步態需要你在走路時把重心往后放一放,減少小腿三頭肌的發力。
錯誤步態3
——踝外翻/膝內扣/股骨內旋步態
這三種步態在走路時看起來很像X型腿,走起來重心也會左右晃,主要是因為咱們下肢力線不正。這種步態常和辦公室久坐造成的臀肌無力以及踝關節扭傷后造成的足弓塌陷有關。
臀肌無力會導致骨盆穩定性不夠同時股骨在走路時不能保持穩定,造成股骨內旋,形成膝內扣;而足弓塌陷會導致咱們踝關節的外翻帶著小腿相對外旋形成膝內扣步態。
長期力線不正的步行會讓我們膝關節內側產生非常的壓力,同時也會造成我們膝關節內外側肌力的不平衡,進而形成髕骨軟化和脂肪墊炎等癥狀。
如果你有膝內扣的情況,就需要更多的調整下肢力線,比如加強臀中肌和足弓穩定性等來改善膝內扣步態。
激活臀中肌
錯誤步態4
——踢腿步態
踢腿步態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走路太過懶散,一種是由于髂腰肌無力造成的屈髖不足,所以向前邁腿的力量較差,需要甩小腿向前走。
踢腿步態很容易導致我們大腿股直肌和髕腱的緊張,最終很可能演變出髕腱炎等癥狀。
所以如果你是踢腿步態,同時有髕腱炎的癥狀就需要針對激活你的髂腰肌,加強屈髖的能力以調整踢腿步態噢。
激活髂腰肌
看到這很多人會覺得走路是個麻煩事,其實不然。走路最重要的點在于放松和自然,而錯誤的步態基本都因為在走路過程中一些肌肉過于緊張,在本該休息的時候還在加班,長此以往你的膝蓋自然會罷工請求休息咯。
更多相關建議:
站立式的瑜伽體式很簡單,幾乎不需要什么動作技巧,只需要我們調節身體的協調和打開身體的柔軟度,放平呼吸就可以了。但是越是簡單越是要重視,因為簡單的瑜伽體式需要我們將身體的重量放在正確的位置。如果錯誤的把壓力給膝關節,不僅不能得到效果造成膝關節疼痛,還會使身體曲線變化。是不是要知道了站立式也要很好的掌握動作要領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今天小伽帶來的瑜伽體式難度并不是很大,大家一定要好好的掌握動作要領,畢竟想要得到好的效果必須要讓動作標準起來才可以。好了,趕快和小伽一起來打卡練習吧!
喜歡小伽介紹的瑜伽體式,記得分享和關注哦!
更多相關建議:
前一段時間流行一個梗,“直到我膝蓋中一箭”,意思呢就是表示剛說完一句話后發生轉折。很多人對這句話產生共鳴不僅是它所代表的的意思,更是它的字面意思。對,沒錯就是膝蓋中箭,也可以說膝關節中箭一樣疼。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么膝關節疼?
膝關節疼痛是一種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癥狀,一般膝關節疼痛常伴膝關節腫脹、活動功能受限等問題。其臨床常見原因有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引起的關節炎、外傷、腫瘤、先天畸形等,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結構受損,從而引起膝關節疼痛。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這些病因。
1、外傷因素:
(1)急性損傷:這種損傷常見于日常生活中的外力碰撞,造成的骨質、肌肉、韌帶等組織的損傷,從而造成的關節脫位或者骨折,引起局部出血、紅腫、疼痛。
(2)慢性損傷:這種因素常見于持續性的機械運動損傷,或者急性外傷后引起的關節面的破損結痂后的瘢痕,使得本來光滑的關節面失去潤滑作用,產生的慢性損傷。
2、感染因素:常見外傷以及穿刺后的細菌直接侵入關節內造成的感染。外傷后可能造成細菌侵入關節內,引起局部軟組織炎癥、鄰近骨髓炎。關節穿刺過程中由于消毒不到位,造成細菌在穿刺過程中被帶到關節內,引發的葡萄球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等癥狀。
3、退行性關節炎:一般又稱為增生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
(1)原發性,原發性無明顯局部病因,多見于年紀較大,體型較胖的人群,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繼發性,繼發性關節病變一般都有外傷、感染、先天畸形等基礎病變,而且與吸煙、肥胖、重體力勞動有關。由于關節勞損、炎癥引起關節面的退行性病變,形成軟骨下骨板的反應性增生,就是我們所說的骨刺,造成關節腫脹疼痛。
4、變態反應及自身的免疫性:
(1)變態反應性關節炎:常由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藥物、異種血清與血液中的抗體形成的復合物,經過關節時沉積在關節腔而引起的組織損傷和關節病變。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菌性痢疾、過敏性紫癜等。
(2)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外來抗原或理化因素使宿主組織成分改變,形成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生自身抗體,引起器官和非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病。關節病變是全身性損害之一,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關節病變。可表現為滑膜充血水腫,軟骨進行性破壞,甚至導致關節畸形。
5、骨關節腫瘤: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骨軟骨瘤、骨巨細胞瘤和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惡性骨腫瘤如骨肉瘤、軟骨肉瘤、骨纖維肉瘤、滑膜肉瘤和轉移性骨腫瘤。
出現膝關節疼痛癥狀,要及時就醫,盡早查明病因,盡早治療。治療的話一般像過度勞累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則無需治療,充分的休息就可自行緩解,外傷性的疼痛則需要就醫治療后期進行適當功能鍛煉。痛風性膝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則需藥物治療。
那么日常生活中出現膝關節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上述的問題在經過醫院就醫治療后,我們要盡量注意休息,且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的功能恢復鍛煉,矯正正確走姿,避免負重,同時注意保暖。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關節,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出現過膝關節的疼痛,癥狀較輕者休息片刻能夠緩解,嚴重者會影響正常的行走。對于膝關節疼痛的患者來說在治療時必須要明確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膝關節疼痛,除了治療之外,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正確的保養膝關節。
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比較多:
- 膝關節滑膜炎,風濕關節炎會引起膝關節。
- 長期的受涼或在氣溫低的地方也會引起膝關節出現疼痛。
- 骨質增生,膝關節退變,這是老年化的疾病。
- 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
- 痛風,在病程后期當發生在膝關節時出現膝關節出現疼痛。
-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或者斷裂。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的保養膝關節?
1、進行適度的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保養膝關節可以根據身體情況進行合適的運動,在膝關節疼痛時應該避免關節進行負重的劇烈運動,可以進行大腿肌肉力量的鍛煉,能夠緩解肌肉損傷的現象。在運動之后可以局部冰敷,能夠預防運動過程中出現的疼痛。
2、飲食
保養膝關節還可以通過飲食,對于體重超標的人群應該適當地減重以免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對于女性中老年人群還應該均衡飲食保證鈣元素的攝入,預防骨質疏松的出現,此外還可以適當地補充軟骨基質和膠原蛋白,也能夠減輕關節疼痛的癥狀。
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對于不能緩解且比較嚴重的膝關節疼痛必須要尋找專業醫生的幫助,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同時還應該從運動以及飲食方面預防和治療膝關節的疼痛,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膝關節的運動功能。
更多相關建議:
您好,作為一個在臨床上長期與膝關節疼痛患者接觸的醫生,我回答你的問題比較合適,運動量大和年邁的確是膝關節疼痛的比較常見的原因,因為運動量大了以后會產生急性損傷,尤其損傷到半月板和交叉韌帶,年邁以后會有關節退變和骨質疏松等導致疼痛。去除這些原因后還有一些其它可能性,例如不當的走路姿勢形成的持續勞損,上下關節的影響,以及由腰椎間盤突出等導致神經壓迫而帶來的,如果這些常見的原因還不能解釋的話,可以考慮下免疫系統疾病和血液病,希望能幫助到你。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疼痛時骨科常見的一種情況,有可能是受到損傷,也有可能是患有風濕類風濕等疾病,要看是那種情況。
更多相關建議:
膝關節疼,排除一些事故導致的膝關節疼痛,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功能出現退行性改變,包括關節結構、骨質出現骨質疏松,軟骨會出現磨損,甚至出現彈性改變,韌帶出現增生、強度下降、彈性下降,包括周圍肌肉、關節囊等病變,都可導致膝關節疼痛。
當我們出現了膝關節的疼痛,首要的就是找到病因,對癥用藥,膝關節自然就不痛了。
更多相關建議:
20分鐘瑜伽,一次性解決膝蓋痛,腰痛!
標題黨看到這樣的標題是不是動動手指,一滑就把這篇內容翻過了?膝蓋痛?腰痛?這好像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現象,跟我無關,走你!那你可是要錯過猛料了。伽老師上線,拿出小本本,做筆記,劃重點!
膝蓋痛和腰痛的癥狀多見于中老年人,但是現在的人年紀輕輕也有出現疼痛癥狀的人。先來說腰痛,一般胖子的腰都不是很好,靈活的胖子除外,過度肥胖,使腰腹部無法承載過大的重量,從而將重心轉移到腰上,所以造成了腰椎的極大負擔。另外,久坐不活動,坐姿不端正也是傷害腰椎的,最最重要的一點,女性腰椎疼痛,可能跟婦科病有很大關系。膝蓋痛的最大原因就是長時間受風寒,勞累。
知根知底后我們才能想出良方來應對,針對以上的癥狀,除了吃藥,保健,按摩外,還有就是做一些緩解運動。今天小伽給各位介紹的就是一組解決膝蓋和腰痛的瑜伽,每天20分鐘,短期就能見效。
1.鴿子式
1.首先盤腿坐在地面上,上半身保持直立不動,接著,身體轉向左側,同時雙腿以大腿壓小腿的方式一左一右分開;
2.然后上半身彎曲腰部,挺立身體,略向前傾,左手曲臂抬起,朝后延伸,右手同樣曲臂抬起,放在略后方的位置,兩手互相勾住;收緊臀部,放在后方的腿,小腿豎直抬起,用腳趾去抵住右手手臂。
2.祈禱式手印
1.此動作同樣很簡單,就是雙手合十,放于下巴前下方,動作雖簡單,但對平復情緒很有幫助,當平時感到焦慮、慌張、不適時都可以做這個手勢,能很快讓人平靜,安定下來。
3.牛面式手印
1.背過雙手,放到腰間位置,雙手做合十狀小指側邊緣要緊貼在腰間,同時也要抬頭挺胸;
2.如果是初次做這個動作,手臂會比較僵硬,幾秒鐘手臂就會出現酸痛感,可以多做幾組,讓手臂適應這樣的扭轉;
3.抬頭挺胸以及手后背的動作有利于肩部的擴張,對改善彎腰駝背很有好處,尤其是長期玩手機,不運動的人尤其適用,隨時隨地練一下,改善肩背問題,還讓你氣質出眾。
4.蝎子式倒立
1.首先雙手五指分開,同手臂一起撐地使身體倒立,注意大臂要伸直與地面垂直,撐地的小臂可以稍微成八字打開狀分開一點;
2.待身體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后,收緊臀部,雙腿屈膝,一前一后伸縮,朝腦袋方向放下的腿,注意腿要伸直,不能無力的耷拉著,還有兩只腳都要保持繃直狀態,下腿的過程中可以彎曲一點腰部。
5.輪式
1.五指分開,雙手撐地倒立,兩臂間距要與肩同寬,雙腿懸在空中;
2.身體平衡后,雙腿緩緩朝后腦方向放下,注意腿部姿勢是雙腿朝外打開方式放下,直到雙腳落于地面;
3.一腳用前腳掌撐地,另外一只腳收回,用前腳背撐地,注意兩只腳都要保持繃直狀態。
6.鴿王式
1.首先身體直立,大腿一前一后坐在地上,在后側的腿腳面繃直,小腿直立,雙手放在左右撐地,彎曲腰肢,做挺胸動作;
2.然后頭連身體身體緩緩向后傾,用另外一側手向后延伸,抓住小腿接近膝蓋處的地方,另一只手曲臂緩緩抬起,放在半空中,做“OK”手式;
3.做這個動作時,大腿要與地面緊貼,腰背部要彎曲到最大程度。
7.馬里琪扭轉
1.首先雙腿和屁股著地,上半身保持直立坐在地面上,接著雙腿屈膝收縮,一條腿抬起離開地面,繞過另外一條腿的膝蓋,放在該側,在地面的腿蜷縮著放在抬起腿的大腿根處,注意腳腕處和腳背要與地相貼;
2.然后上半身向抬起腿側扭轉,雙手放在胸前做合十手勢。
關于膝蓋痛,小伽有話說:冬季或者陰雨天的時候就盡量不要穿破洞褲了,膝蓋長時間著涼就會病變。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哪些可以緩解腰痛的瑜伽體式可以分享的嗎?
更多相關建議:
臨床上引起膝關節出現疼痛的原因非常的多,比如外傷就可以導致出現膝關節的損傷而引起疼痛。此外,關節炎癥比如類風濕或者是痛風,還有滑膜炎癥也是常見的原因。一些惡性的疾病,比如膝關節惡性腫瘤,也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