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屬于西醫,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胃病很多人都有,特別是慢性胃炎,胃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等等。
得了胃病,是選擇西醫還是中醫,似乎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認為西醫見效快,效果好;有人認為中醫能治根,雖然見效慢,但是效果更好。
我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優勢和劣勢,中西醫結合可能是最好的手段。
如果是胃癌,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我建議首先西醫治療,胃癌可以通過手術根治,胃潰瘍的患者,口服抑酸藥可能治愈,而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口服抗生素,才能夠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而中醫對于這些患者,可能益處不是那么明顯,但是胃癌術后,可以口服中藥來調節胃腸道的功能,我們科很多患者術后都會選擇中醫調理。
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的這些患者,可以先選擇西醫,首先采用西醫先進的診療手段,主要是胃鏡檢查,排除有沒有胃的占位性病變,有沒有胃癌,胃潰瘍,有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排除這些疾病以后,可以嘗試去找一個中醫,慢慢調理自己的胃腸道。
俗話說的好,胃病三分靠治療,七分靠養,可見養胃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規律飲食,不要不暴飲暴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抽煙,不喝酒,保養好自己的胃。
最后,曾醫生要提醒一句,無論是選擇西醫還是中醫,一定要找到靠譜的醫生,現在江湖騙子很多,需警惕,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教訓。
更多相關建議:
西醫治胃病擅長于診斷中醫治療慢性胃病有特色
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即辨別病變的部位和性質,選擇相應的藥物或方法,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中醫將胃病主癥分為外感邪氣、飲食所傷、情志不遂等病因所引發。胃氣失和,氣機不利,胃失濡養是發生胃痛胃炎胃潰瘍的主要病機,常與肝脾等臟腑有關,虛實錯雜,遷延難愈。
在分清這些胃病病因時,中醫藥能有效針對胃病病因和病機,辨證施治,從根本上治療胃病,有效緩解患者病癥,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醫治療慢性胃病目前效果較好的是口服中成藥,中成藥屬于純中藥制劑,服用方便安全,不僅對脾胃有綜合治療補益作用,而且能調和肝胃,因果皆治,療效持久。
更多相關建議: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胃病的治療用中藥好,還是西藥好?我們的體會就是兩者側重的功能是不一樣的,西藥的抑酸、止痛效果好,還有清除幽門螺桿菌方面是比較快的,效率比較高。中藥側重改善脾胃功能,長遠效果好,對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等,中藥的治療在臨床已經證實是能夠逆轉的,所以也是重要的強項。建議就是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癥狀比較明顯的時候,殺菌治療可以用西藥,泛酸、燒心比較明顯的時候,也可以加用抑制胃酸的西藥。反復發作的慢性胃炎以及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的治療,還是建議用中藥來進行。在中醫治療中又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中藥湯藥和中成藥的選擇。湯藥能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隨時加減用藥。湯藥服用劑量較大,效力更強。中成藥服用、攜帶方便,有助于病人長時間堅持服藥治療。所以如果病人癥狀較多,需要經常調整用藥的,以及使用中成藥逆轉腸化、異型增生效果不理想的,應采用中藥湯藥治療。癥狀不明顯的病人,或經治療后獲得效果需要鞏固者,可服用中成藥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是中醫的優勢病種,比如很多中藥配伍能夠扭轉慢性萎縮性胃炎,急性的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這些西醫更有優勢,還有就是消化道腫瘤的診斷與治療,西醫仍是主導。病緩慢、病程長、容易反復,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在消化門診占到一半以上。這個病西醫治療措施主要就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消化酶制劑應用或者抗抑郁藥物,很多時候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關鍵點在于胃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分別居腫瘤發病的第2、4、6位。但是,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不足10 % ,僅為日本的一成。根據日本統計的數據,該國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可達7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大約在1420萬,也就是平均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每年會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的檢查,而我國消化道早期診斷率僅為7%-10%,每年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人數平均100人中僅有1-2人。專家為此發出呼吁:我國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率亟待提高。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去看中醫還是看西醫,當你的胃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如果不能緩解,我覺得胃鏡檢查是很必要的,尤其是現在無痛胃鏡的開展,使這項檢查不再令人恐懼,而是舒適,具體的可以看我寫的文章里面有詳細介紹。我們在臨床中就遇見過這樣的病人,患者就是經常打嗝,治療一段時間后沒有緩解,也沒有吞咽困難,行胃鏡檢查并結合病理診斷為食管癌。癌癥的年輕化是不爭的事實,早癌篩查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愿意盡我自己的一份力。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是功能性的問題,看中醫效果更好,比如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腸化、胃腸動力不足等,中藥對于胃痛、胃脹、泛酸、燒心等癥狀有不錯的療效,且不易反復。相比較于西藥拉唑類藥來說,副作用也更小。
如果涉及到器質性問題,比如潰瘍、穿孔、息肉、腫瘤等,建議中西醫聯合治療,有些需要手術。
更多相關建議:
如果沒有器質性病變,建議胃病還是看中醫調理比較好。比如說潛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甚至胃潰瘍,深度糜爛等。都可以用中醫調理甚至包括十二指腸胃潰瘍和一些初期的胃息肉,胃癌,都可以用中藥調理。如果是器質性病變位機到整個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危機到生命呢。那么就要用西醫強制干預一下,但是。手術并發癥和感染是非常危險的
更多相關建議:
如有幽門桿菌感染則側重西醫,善后用中醫,根據病情采用西醫的三聯或四聯用藥首先根除細菌。如無感染則側重中醫,首先采用中醫的辨證論治的方法,根據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組方。總之,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日常飲食必須注意。個人見解,謹供參考。具體細節,咨詢消化內科醫師。
更多相關建議:
胃病不是靠中西醫藥能治好的,主要是要靠自己養好的,但時間很漫長,當然用藥也是要的,但不嚴重的話不要吃藥不貫西藥中藥.藥多會對胃不好的,主要要靠自己養.養胃養胃就是自己要養,本人親身經歷,20年老胃病用了2年左右養好一直到現在50多歲沒復發,當時每天痛,每晚痛,所以要養
更多相關建議:
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利用中醫西醫各有的優勢以及治療手段,能治好自己的病才是最重要的。急性期建議西醫治療,快速穩定下來,后期可以用中醫慢慢調理。
更多相關建議:
胃病治療中西醫各有所長,不過急性胃疼的話,建議可以選用西藥立即緩解癥狀,因為對于急性胃粘膜損傷,胃酸分泌過多以及胃痙攣等因素引起的胃疼,相對來說西藥對癥治療效果明顯,可以立馬緩解癥狀。但是慢性胃炎表現的話,一般多是由于胃潰瘍糜爛等因素引起,需要長期治療,西藥主要是以抑制胃酸為主,如果長期吃一些抑制胃酸類藥物會引起消化不良,納差等表現,建議,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過口服中醫來進行調理。
因此,胃病治療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癥狀來選擇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