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病人為何容易出現消化道出血?總結一句話:門脈高壓惹的禍!
肝硬化時肝臟呈彌漫性纖維化,硬度增加,門靜脈壓力增高,并隨著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門脈壓力也越來越重,進而出現側支循環的建立,胃底食管靜脈叢就是側支循環中的一支,這就是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曲張的靜脈內實際上是淤積的血液,隨著曲張程度的加重,血管壁越來越薄,當超過一個界限時就會破裂出血,此時出血量一般較大,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
不僅如此,門脈高壓時胃粘膜下血液循環不暢,容易出現胃粘膜的糜爛、潰瘍,醫學上稱之為門脈高壓性胃病,這也是肝硬化患者消化道易出血原因之一。
此外,肝硬化所致肝功能減退,凝血因子合成不足,進而出現凝血異常,同時門脈高壓可以導致脾功能亢進,使血小板數量降低,這兩個原因都一方面可以使全身出血傾向加重,另一方面一旦出血不易停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謝謝!
更多相關建議:
肝硬化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肝硬化引起門靜脈血流受阻,使門靜脈壓增高,形成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位于食管中下段者多見,輕者不凸出食道粘膜下,不易檢查出,嚴重時呈串珠樣(如糖葫蘆樣),凸出在食管或胃底腔內。由于曲張靜脈內壓力很高,明顯凸起的靜脈其表面只有一層薄薄的食管粘膜,受咽下的食物、尤其是粗糙食物或大口食物的刺激和摩擦,極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表現為嘔血者多見,也可有黑便。
- 肝硬化患者常常合并有潰瘍病,特別是肝硬化患者作過分流手術后多見有胃潰瘍。其發病原因不十分明了。有人觀察此類病人中有些胃酸分泌增高,是形成潰瘍的原因。推想胃酸增高的原因是:在正常情況下肝臟調節從門靜脈流入肝內的胃泌素量,使其保持平衡,肝硬化時,胃泌素和組織胺兩種物質在肝內滅活減少,當在血中這兩種物質含量增高時,均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因此在患有肝硬化時,容易合并有潰瘍病。
- 慢性肝病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合并有胃炎,此時如再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容易引起出血。肝臟是產生凝血因子的器官,肝硬化時肝臟產生凝血因子受到影響,即使是小小的潰瘍或皮膚,擦傷都容易出血不止。
以上三者均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多時均有嘔血,少量時可為黑便,食管靜脈曲張出血多表現為嘔血。
更多相關建議:
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肝硬化病人中有50%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硬化的肝臟組織會阻止血液回流到心臟,升高門靜脈壓力(門靜脈高壓)。當門靜脈壓力足夠高時,來自腹腔臟器的靜脈血液無法通過肝臟回流入心臟,只有改道而行,經由食管下段和胃上部靜脈流回心臟。 由于血流量增多和壓力增大,食管下部和胃上部的血管擴張,被稱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門靜脈壓力越高,患者越容易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破裂出血,比例高達40%。 靜脈曲張出血通常是嚴重的,短時間內出血量可達1000ml,如果不立即治療,可能致命。靜脈曲張出血的癥狀包括嘔血(嘔吐物可以是紅色血凝塊或\"咖啡\"樣粘液)、黑色柏油樣大便、體位性頭暈或暈厥(從臥位站立時,血壓下降引起)。
此外,肝硬化還有可能引起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是一種常見的嚴重肝硬化并發癥,多發生于腹水的基礎上,亦有報道可發生于無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指無腹腔臟器穿孔而發生的腹膜急性細菌性感染,典型癥狀為發熱、腹痛和腹部壓痛。可進一步加劇肝功能損害,誘發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征,甚至出現休克。
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發生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風險最高,腹水蛋白水平低(<1 g/dL)的患者發生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的風險比腹水蛋白水平>1 g/dL的患者高10倍。
臨床表現變化多樣,多達30%的病例報告患者完全無癥狀,容易誤診,且其預后極差,因此在臨床上應給與足夠的重視,以獲得早期診斷并給予積極治療和預防。約80%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和畏寒,部分患者會出現腹部疼痛或不適。對于發熱的肝硬化患者,應攝胸片、痰培養、中段尿培養、血培養及腹水穿刺化驗,盡早明確病因。
總之
肝硬化不僅僅代表著肝臟自身合成能力與解毒能力下降,導致機體沒有充足的蛋白來源同時伴隨著大量毒性代謝產物的蓄積,還會引發其他許多可怕的并發癥,甚至能短時間內危及生命。所以出現癥狀,一定要提起重視哦!
更多相關建議: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一起漲知識!簡單點說,消化道靜脈血的流動方向:消化道→→(肝門靜脈)肝臟(肝靜脈)→→心臟,肝硬化時肝臟血流不通,久而久之,消化道管壁的靜脈曲張,容易破裂出血。一、肝臟的血流:肝臟(肝硬化時肝內血管結構破壞,血流受阻)→→肝靜脈→→下腔靜脈→→心臟。肝硬化患者為了預防消化道出血,應該做到: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而且嚴重的并發癥,死亡率高。?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更多相關建議: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系,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更多相關建議:
了解更多健康知識?敬請關注張醫生。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并發癥,而且常會發生致命性大出血,這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之所以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其實原因很容易理解。
正常情況下,來自脾臟、胃腸系統的血液要匯集到肝門靜脈,然后通過肝臟這個人體最大的“工廠”進行代謝,而肝硬化患者,肝臟結構改變,肝臟內部血管、肝血竇受纖維結締組織、假小葉等壓迫,血流不通暢,所以來自脾臟及胃腸系統的血流受阻,肝門靜脈壓力升高。
正常的血流通路受阻,就會有異常的分流通路出現,而其中一個通路,就是門靜脈血經胃冠狀靜脈、食管靜脈叢、奇靜脈入上腔靜脈,常致胃底與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甚至破裂發生致命性大出血,這種情況常發生在腹壓升高或受粗糙食物磨損時。
所以肝硬化門脈高壓的患者,在進食時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咽,同時不宜做劇烈運動,用力咳嗽、用力排便都不可以。已經存在門脈高壓的肝硬化患者,除了生活中注意盡量避免導致腹腔內壓力升高的一切行為,禁食粗糙食物以外,還可以通過門體分流術,改善癥狀。
更多相關建議: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常常伴有門靜脈高壓,所以較易出現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當門靜脈或肝靜脈阻塞時可加劇門靜脈高壓,導致已曲張的食道、胃底靜脈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肝硬化患者合并有凝血機制障礙時也較易誘發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凝血機制障礙的原因:①肝硬化時肝功能降低,當肝臟合成的凝血因子減少時,就可引起凝血機制障礙;②當脾功能亢進時,血小板破壞增加,凝血機制也會發生障礙。
3、胃腸粘膜糜爛也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常常由于門靜脈高壓,而較易引起胃腸道淤血、消化粘膜水腫糜爛等癥,當食物食入不當時,或過度勞累、用力排便時糜爛面就會破損,而引起出血。
4、門脈高壓性胃病、肝源性潰瘍、異位靜脈曲張以及胃竇毛細血管擴張癥等疾病,也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誘發因素。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感謝邀請,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突然發生嘔血和(或)黑便,常為大量出血,易引起出血性休克,還可誘發肝性腦病。在血壓穩定,出血暫停時內鏡可以確診。部分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可由其他原因引起,如消化性潰瘍、門脈高壓性胃病。內鏡下均可鑒別確診。
肝硬化是各種慢性肝病發展的晚期階段。病理上以肝臟彌漫性纖維化、再生結節和假小葉形成為特征。病程常發展緩慢,晚期以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常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也可為首發癥狀。
肝硬化病因很多,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中乙肝、丙肝為主要病因。歐美國家以慢性酒精性中毒多見。各種因素導致肝細胞損傷,發生變性壞死,進而肝細胞再生和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肝纖維化形成,造成血管床縮小、閉塞和扭曲,血管受到再生結節擠壓,肝內門靜脈、肝靜脈和肝動脈三者分支之間失去正常關系,并且出現交通吻合支等,肝臟血循環紊亂是形成門靜脈高壓的病理基礎,且加重肝細胞缺血缺氧,促進肝硬化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早期的肝纖維化是可逆的,到后期假小葉形成時是不可逆的。門靜脈壓隨門靜脈血流量和門靜脈阻力增加而升高。
肝纖維化及再生結節對肝靜脈的壓迫導致門靜脈阻力升高是門靜脈高壓的起始動因。肝硬化時因肝功能減退及各種因素導致多種血管活性因子失調,形成心輸出量增加,低外周血管阻力的高動力循環狀態是加重門脈高壓的重要因素。門靜脈高壓時可導致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為門靜脈系的左、胃短靜脈與腔靜脈系的奇靜脈之間胃底和食管黏膜下靜脈開放。門脈高壓導致食管底靜脈曲張和(或)門脈高壓性胃病,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時,表現為嘔血及黑便。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
(1)急性出血的治療:死亡率高,急救措施包括防治失血性休克、積極的止血措施、預防感染和肝性腦病等。
(2)預防再次出血:在第一次出血后,70%的患者患者會再出血,因此在急性出血控制后,應采取措施預防再出血。在控制活動性曲張靜脈出血后,可以在內鏡下對曲張靜脈進行套扎。如果無條件作套扎,可以使用硬化劑注射,對胃底靜脈曲張宜采用組織膠注射治療。沒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藥物預防再出血。首選藥物為β-阻滯劑普萘洛爾,該藥通過收縮內臟血管,降低門靜脈血流而降低門靜脈壓力。普萘洛爾由10mg/d開始,逐日加10mg,逐漸加量至靜息心率降為基礎心率75%左右,或心率不低于55次/min。普萘洛爾合用5-單硝酸異山梨醇酯可能更好降低門靜脈壓力。
(3)預防首次出血:對中重度靜脈曲張伴有紅色征的患者,需采取措施預防首次出血,普洛爾是目前最佳選擇之一,普燕洛爾治療的目的是降低肝靜脈壓力梯度至12mmHg。如果普洛爾無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證者,可以慎重考慮采取內鏡下食管曲張靜脈套扎術或硬化劑注射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當發生肝硬化時,肝內門靜脈的血液流動受阻,全身的高動力循環又引起門靜脈血流增加,導致門靜脈壓力增高。曲張靜脈破裂是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但還是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消化性潰瘍、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等。
另外,肝硬化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比如已有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平時的食物應該做的稀爛一些,避免使用粗糙的食物,嚴禁食用堅硬帶刺的食物,以防刮傷曲張的食道靜脈或者胃底靜脈,導致上消化道大出血;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益生菌,如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K、和嗜酸乳桿菌等,穩定機體的內環境。
更多相關建議:
他們的關系就好像我們的手指,他們做什么都是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任務,內臟也一樣,有一個出問題,其它也會出問題, 這就是中醫的整體觀,不像西醫只是哪疼治哪, 那只能好了這里 那里又出問題, 拆東墻補西墻,不久見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