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畏寒肢冷:這是陽虛最主要的癥狀。陰盛陽虛是指陽虛則不能制陰,故陰偏盛。常見于腎陽虛不能溫養臟腑所致的陰寒內盛證候。“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風吹的感覺。“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關節的癥狀。“畏寒肢冷”往往伴隨腰膝酸痛、神疲倦臥、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等一些癥狀。
2、精神不振:特別容易神疲乏力,陽氣不足,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是沒有精神,感覺精力不足,集中力勁頭等等都缺乏。
3、陽虛體質:這種體質主要跟腎中元陽(腎陽)相對不足有關系,陽虛體質是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陽氣不足、陽虛生里寒的表現,一般陽虛體質的人經常表現為:面色蒼白、體倦嗜臥、氣息微弱以及特別怕冷,或者有肢體浮腫的現象,舌淡胖嫩邊有齒痕以及脈沉微無力。
4、腹瀉、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夾雜未消化食物。如果把位胃比作煮熟食物的鍋,那么人的陽氣就好比是火,陽氣不足,吃入人體的食物就不能完全消化。此外,女性陽虛會引發宮寒痛經、閉經、月經量小后移、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等癥,而且還會造成不孕不育、或流產、早產。
更多相關建議:
陰盛也可以叫陰寒內盛,陰陽得不到相對平衡,身體就會出現疾病或癥狀。首先講一下陰盛只是相對陽氣偏旺盛,但陽氣是還在一個正常值,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壓制陽氣,出現陽氣也偏衰,成為陽虛。女子陰盛,陽虛這幾個階段癥狀也會不一樣,陰盛偏實證多,陽虛偏虛證多。
陰盛時會出現①陽氣運行不暢,阻滯陽氣到達全身②陰寒過重,寒凝經脈,氣血。癥可見:腹痛,身體關節痛,面色發白、青、暗沉,四肢不溫發涼,月經不調,痛經,月經有血塊,色暗,舌暗淡青紫,脈沉遲緊等表現。
陽虛時會出現①陽虛不能溫煦激發機體②身體運化代謝功能下降。癥可見:腹痛,腹瀉,畏寒怕冷,疲乏困重,精神不佳,食欲差,面色不華,月經不調,月經量少,推遲,淋漓不盡等,舌淡胖,脈沉遲弱等表現。
以上情況的女性飲食上要遠離吃寒涼生濕的食物,如水果,奶制品,甜食等。可以做艾灸,陰盛時可以做督脈灸來散寒除濕,陽虛時可針對穴位灸來溫補陽氣。不要熬夜喲
當然不止是陰盛后會陽虛,遞進程度為陰盛→陽虛→陽浮(陰盛格陽)→陰陽兩衰或亡陽。陽盛遞進程度為陽盛→陰虛→陰浮(陽盛格陰)→陰陽兩衰或亡陰。
更多相關建議: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如果一個群體里,女性的氣場蓋過男性,我們就會用“陰盛陽衰”這個詞來形容。
實際上,陰盛陽衰,這個詞就出自中醫理論中的一個病證,叫“陰盛格陽”,也可以簡稱“格陽”。
“格”字在漢語中,至少有4種解釋:一是指格子,如方格紙等;二是指規格,格式,如品格、合格、別具一格等;三是指品質,風度,如人格、風格、性格等;四是指阻礙,限制,如格于成例等。
“格陽”中的格,就是指阻礙,限制的意思;格陽就是阻礙、限制了體內的陽氣,使得陰“氣發展壯大,繁榮昌盛”起來。
所以,陰盛是相對于陽衰(格陽)來說,那么,女性陰盛的癥狀表現,也與女性體內陽衰(格陽)有關。
下面,我就和大家伙兒一起來聊一聊,陰盛與格陽在體內會發生哪些變化?以及女子陰盛有哪些癥狀表現?僅供參考。
陰盛與格陽在體內會發生哪些變化?
大自然需要陰陽力量的平衡;作為天人合一的人類,我們身體內部,同樣也需要陰陽力量平衡。
如果我們體內的陽氣盛,陰氣就會虛;同樣,如果陰氣盛,陽氣就會虛;所以,如果指體內的陽氣極虛,就會導致體內的陰氣過盛;而陰屬寒,陽屬熱,陰盛就會使得陰寒之氣旺盛。
體內的陰寒之氣旺盛,就會把體內的陽熱之氣阻礙、限制在我們的身體以外,其結果就是,我們的身體,往往表現出體內真陰寒,而體外假陽熱的證候。
具體來說,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癥狀:例如,我們一方面感到身體很熱,但另一方面又想蓋衣被;我們一方面感到口渴,但另一方面又喝不下去等等,這些似乎前后矛盾的癥狀。
所以,陰盛格陽在體內會發生一系列相互矛盾的癥狀表現。
女子陰盛會有哪些癥狀表現?
綜上所述,陰盛是由于陽衰(格陽)導致的陽虛所致,所以,女子陰盛的癥狀表現,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陽虛,具體如下。
1.畏寒怕冷:這是最典型的陽虛癥狀表現,陽氣就是能量、熱量;陽氣不足,體內的能量、熱量自然不足,陰寒之氣就會襲人,就會上身。
2.精神不振:體內陽氣不足,陰氣太盛,就像連續陰雨天,肅殺凋零,寒氣逼人,人除了萎靡懶動,還怎能振奮得起精神來呢?
3.宮寒痛經:女子陰盛,陽氣不足,導致陰生內寒;而女性陰寒過重,就會引發宮寒痛經,月經量小后移,甚至出現閉經,發生子宮、卵巢病變,嚴重的,會造成不孕不育、或流產、早產。
4.消化不良:體內陽氣不足,就缺乏足夠的能量推動胃腸蠕動,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因此,陽虛陰盛,吃進肚里的食物就不能完全消化。
5.體態發胖:體內陰盛,陽氣不足,體內的水分蒸騰速度緩慢,所以,多余的水分只能蓄積在身體里,久而久之,就導致體態發胖。
總結:女子陰盛的癥狀,屬于陰盛格陽病證范疇,其癥狀主要圍繞陰寒陽虛來展開;具體表現有:畏寒怕冷、消化不良、精神不振、體態發胖、宮寒痛經等。
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每天更新健康熱點,醫療痛點;如果我說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請點贊、轉發、關注朱蕭俊說健康!
特別提醒:評論區中的推薦用藥,均需謹慎試用,切勿打款購買!
更多相關建議:
人們會說:陽盛陰虛或者是陰盛陽虛,二者是對應的,而陰盛一般是指陽氣不足,不能夠制約陰氣陰液而產生的怕冷等一系列機體功能減退的癥狀,所以女子陰盛會表現出以下幾種癥狀。
1、精神疲憊。如果女子陰虛在精神上往往會出現疲憊的現象,身體沒有力氣,精氣神不足等。
2、害怕寒冷。尤其是天氣變化的時候,非常害怕寒冷,而且手腳都是非常涼的,有時候關節都會感受到寒冷。
3、身體沉重,通常情況下,女子陰盛會感受到腰膝酸軟,筋骨比較容易疲軟。
4、女性比較容易出現性欲減退,子宮比較寒,容易導致不孕,白帶夜視比較清稀的,除此之外,很容易出現血瘀,進而導致月經不調,經期延后,月經量也比較少,經血比較暗。
5、記憶力減退,聽力下降等。
更多相關建議:
前兩天一位42歲的女子來找我就診,進入六月份以來,我們這邊氣溫最近高達35度,可這位女子還是穿著秋衣秋褲,并且戴著帽子,我說這么熱的天你穿這么厚,會中暑的。
她說,我正是為這事來找你看病的,就是穿這么厚我還是感覺有點冷,手腳冰涼。我給她摸了摸脈,看了看舌頭,然后再結合癥狀診斷為陰氣過盛,也就是陽氣不足,我給她開了十劑中草藥,來進行調理,并囑咐他,一天一劑,早晚飯錢各服用一次,服用完再來找我,我會根據病情再調整藥物。
那么女子陰盛有哪些癥狀呢?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神疲乏力
這是由于陰氣過盛,而導致陽氣相對不足,從而導致渾身無力,大腦發沉,打不起精神來,感覺困乏,好像大病一場似的,類似于神經衰弱的癥狀。
畏寒怕冷
女子陰氣盛可表現為比一般人怕冷,常常感覺,手腳冰涼,感覺冷氣是從體內散發出來的,增加衣物不能緩解,就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手腳冰涼,這主要是陰盛內寒引起的。
腹瀉腹痛
由于陰氣盛可影響脾胃功能,從而經常出現便溏腹瀉,時間一長,患者可出現消化不良、消瘦。這是因為陰氣過盛,導致脾胃陽氣不足,不足以溫暖脾胃,從而出現嘔吐清水,便溏腹瀉,營養沒有完全消化就被排泄出去,長期下去可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影響身體健康。
總結:女子陰盛,主要表現為四肢發涼,面色發白,身體消瘦,疲乏無力,女子本就屬陰,陰氣過盛要及時調理,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更多相關建議:
《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陰陽在中醫中陰陽是一對雖然矛盾但又相輔相成的理論,結合陰陽,既可以辨別疾病性質,又可以幫助疾病診斷。而陰陽平衡的狀態下,人就是健康的。而如果那邊突破了平衡,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陰盛。
陰盛帶來的癥狀有兩種,一種是陰盛本身的,另一種是陽虛(陰陽是互補的,一方面盛,則必然另一方面會虛)帶來的。
陰盛:一般是身體上的不適
畏寒肢冷、冬天易生凍瘡,晚上總感覺手腳冰涼,睡眠淺,多夢,虛汗,夜尿頻繁,而且往往伴隨著消化吸收不良,貧血也就是必然的。宮冷,顏色暗淡,痛經,性欲減退,月經推后,月經量少,閉經。
陽虛:多體現在心理上
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正所謂陽氣不足,身體各方面代謝也會下降,平時愛嗜睡,睡醒后全身無力,打不起精神。
而陽虛一般海與體質有關,容易精神狀態差,也容易氣怒,有顯著的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總是幻想,多疑,不自信,沒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就成了抑郁癥。
但是這些都可以通過調理來恢復,注意養生,體寒的人可以考慮吃一些具有溫陽作用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生姜、紅糖。如果陽虛癥狀嚴重的話,也可以找醫生面診,對證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大家好!我是一名中醫醫生,關于“女子陰盛有哪些癥狀?”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嘗試著從以下幾點來為大家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什么是中醫學上的陰陽?
“陰陽”作為一個哲學名詞,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指事物或者事物之間相互對立的兩種基本屬性,認為凡是具有對立相反又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現象或者一種事物內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就比如說那我們人來說,把男人劃分為陽,女人為陰。
同時,陰陽各自的屬性有著明確的規定性,具有不可變性和不可反稱性。比如我們把具有積極向上、溫暖、光明、興奮、發散等特性的規定為陽,而晦暗、寒冷、向下內斂、沉靜等是陰的特性。
又用陰陽說明事物的屬性,如水屬陰,火屬陽,水不能稱為陽,或不能反稱陰。
除外,陰陽還具有普遍性、陰陽之間具有關聯、陰陽具有相對性的特性。
我們簡單的了解了陰陽,那么中醫學上的陰陽學說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中醫認為陰陽學說是以陰陽的對立統一和相互作用闡釋宇宙萬物的生產、發展和變化的根本規律,其主要包括了陰陽交感、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陰陽自和等內容,它們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陰陽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陰陽之間的變化規律,運用這些以辨證論證思想為指導,從而達到對具體事物進行分析或者認識,以來闡明生命的形體結構、功能活動、病理變化、臨床診斷、疾病治療與預防等。
中醫認為陰陽削減和增加處于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形成相對的動態平衡。當陰陽之間的這種平衡失調時,那么勢必會造成一方的偏盛或者偏弱。
什么是陰陽失調?
陰陽失調,主要是指在疾病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治病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人機體的陰陽雙方失去的平衡協調,從而出現的陰陽偏盛、陰陽偏衰、陰陽互損等一系列的病機變化。
什么是陰陽偏盛?
陽勝則熱,陰盛則寒。———《素問?陰陽應相大論》
當人體陰陽雙方中的某一方過于亢盛,那么就會導致以邪氣為主的病機變化我們把它稱之為“陰陽偏盛”,主要包括陽偏盛和陰偏盛。
就拿陽偏盛來說,陽偏盛即就是陽盛,機體在疾病的過程中所出現的陽邪偏盛,或者功能亢奮,或者機體反應性增強所產生的熱象的病機變化。
在這里我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當陽邪比如暑熱之邪在侵入人體后,由于多同氣相求,那么就會導致機體內陽偏盛。又由于陰陽之間具有對立制約的特性,當陽邪偏盛時勢必就會制約另外一方陰,并使之減弱,這時就會表現出以陽邪為主的一系列的癥狀。
我們了解了陰陽偏盛,那么回到我們所討論的主要問題:“女子陰盛會有哪些癥狀?”
在上面我們了解了陽偏盛,同理陰偏盛,即就是陰盛,機體在疾病的過程中所出現的陰邪偏盛,或者功能得到了抑制,或者機體反應性減弱所產生的寒象的病機變化。
當人的機體感受寒濕之邪,或者過食生冷食物,或者長期居住或者處于陰暗寒濕之地,或者陰寒性病理產物積聚等,這些都會導致陰邪的偏盛。
那么,女子陰盛會有哪些癥狀或者表現呢?當體內陰邪亢盛時,這時機體內的陽邪還沒有減少或者衰弱時,就會以實寒證為主要表現,可見畏寒肢冷、惡寒、喜暖、口淡不渴、舌苔白、脈沉緊或遲等癥狀。如果當陰邪損傷陽氣,導致陽氣虛弱時就會表現為虛寒證,可兼見脘腹冷痛、小便清、便溏、或者五更瀉等癥狀。
更多相關建議: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女病人,30歲左右,是她媽媽陪她來的,三伏天來看病,里面穿了件毛衣,腳上穿了件棉秋褲,可以說集陰盛之大成,幾乎具備了陰盛在各臟腑常見的特點,而且陰盛可在女人身上體現的癥狀,也基本上都有。
她來看的病,是蕁麻疹,一般人長風團是紅色的,而她是白色的。
再一一問她的病史、癥狀。基本上就全齊了,稍微捋一捋,分一分類,你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清楚了。
一,剛一進門,就能看出來神情呆板,精神萎靡,問診時說話聲音象蚊子,面色蒼白,她媽媽一旁補充說她記憶力差,心慌,易出冷汗,這些大致就屬于心陽虛的表現。
二,另一個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消化系統了,吃東西不消化,吃一點飯,胃腸要脹一天,經常吃進去的有些東西原封不動拉出來,拉肚子更是常事。時常胃脘部冷痛,家里人就會把鹽巴炒熱,包起來熱敷,胃還能舒服點,這些應該就歸于脾陽虛了。
三,最重要的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的一點就是腎陽虛和女人特有的宮寒了。結婚五年了,沒有生小孩,斷斷續續在用藥,有痛經的老毛病,月經推遲,量很少,有時甚至隔上一兩個月來月經。手腳冰涼,夜尿多。
給她開了幾付藥,溫陽解表,調和營衛,效果不錯。復診了幾次,記得后來不癢了,怕冷也好些,也肯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了。
更多相關建議:
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女子,她是“陰盛”的代言人。她就是林黛玉。
林黛玉就是整天終日里悲悲切切、思慮很重、身體虛弱,動不動就會感冒受寒,終日服用“人參養榮丸”。“人參養榮丸”現在藥店里還有賣的,主要功效就是溫補氣血,用于形瘦神疲,食少便溏 ,病后虛弱。
女子陰盛,往往伴隨著陽虛,陰多陽少,陰寒內盛,陽氣虛衰,身體表現出各種虛寒的現象:
畏寒怕冷,手腳發涼
陰盛陽虛的女子,多表現出畏寒怕冷,手腳發涼,四肢沒有絲毫熱乎勁,手腳無力,脈象沉細虛弱,如果遇到冷天則不愿出門。
在臨床上遇見過一個“陰盛”的典型病例。也是一個纖纖弱女子,那會是初夏,大家都穿單衣長袖之類的,這女子穿著保暖內衣棉衣厚外套,估計走在街上會被人當成精神病對待。關鍵是穿成這樣,女子還說感覺兩腿涼的跟站在冰水里一樣。摸摸她的手腳確實冰涼的 ,但是身上黏糊糊的有汗。
后來經過我們科一個中醫博士進行辯證中藥調理,這個病人慢慢的好起來了,前段時間來我們科室復診,雖然穿的比普通人稍厚些 ,但跟之前比好多了 ,精神狀態也強多了。
月經不調,宮寒
陰盛的女性,多數有宮寒癥狀,月經期非常不規律,有的提前,有的延后,有的經血量少,有的經血量多,有的淋漓不斷,有的痛經,嚴重的出現不孕癥狀。
臨床上因為陰盛宮寒導致不孕的病例并不少見 ,這也是很多不孕的女性在西醫院翻來覆去的檢查沒發現毛病,但就是懷不上孩子的原因。
大便稀溏,水谷不化
陰盛的女性,表現多為濕氣重的癥狀。
如大便稀溏粘膩、沾馬桶,不好沖刷;脾胃功能虛弱,食欲不振,吃飯沒有胃口,經常挑食偏食。
這就是陰盛導致了脾陽不足,運化失健,寒從中生,必須從根本上進行調理。
人體需要保持陰陽平衡的狀態,一旦陰陽失衡,則身體必然會發生問題,出現不同的病理表現和癥狀。
更多相關建議:
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礎,陰和陽是對立的,陰盛自然就會導致陽虛,其實陰盛就是陽虛的另一個說法;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明了陰陽的消長平衡,陰盛則陽病指的是體內陰氣比較重,而使得陽氣受損,身體會處于一個陰盛陽衰的狀態。
那么這類人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和表現呢?
1、這類人常會出現形寒肢冷、手腳冰涼,天氣寒冷時這些會體現的更加明顯。患者經常可感覺身體當中好像有一股寒氣,即便是在溫熱的環境當中,也時常會出現類似冷風吹一樣的感覺。
2、這類人多存在消化不良、胃脹氣、氣滯、噯氣的情況,這是因為人體當中沒有足夠的陽氣來促進胃腸消化和代謝食物而導致的,由于完谷不化,所以人體無法吸收到食物的營養,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貧血等不良后果,因此需提高重視。
3、這類人往往比較萎靡懶動、精神不振、渾身無力,這是因為細胞活力不足所導致的。不只如此,陰盛陽虛會影響人體內水分的消耗和代謝,所以很多陰盛陽虛的人會存在身體水腫的情況,有些患者還會伴隨出現舌體胖大、舌兩側有齒痕等情況。脈診可發現脈象沉細無力,這是因為陽虛導致氣無法鼓動脈管所導致的。
4、包括泄瀉、痰飲、拉肚子、女性的月經發暗、有血塊,舌苔又厚又白等都是陰盛陽虛的體現。
因此,有相應表現的女性朋友們,要注意了不要貪涼,受涼,注意生活規律,飲食調節,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就是注意調理,以免引發別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