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為 15.5%,而且糖耐量異常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受損。如出現空腹血糖受損或隨機血糖受損,建議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以明確是否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參考指標如下:1、空腹血糖受損:6.1-7.0mmol/L。2、餐后2小時血糖:7.8-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為 15.5%,而且糖耐量異常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空腹血糖受損。如出現空腹血糖受損或隨機血糖受損,建議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以明確是否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的參考指標如下:糖尿病前期,要積極進行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預,主要包括:糖尿病前期階段的西藥干預。研究證實,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二甲雙胍治療可使 2 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 31%,但二甲雙胍組人群的獲益程度小于生活方式干預組。阿卡波糖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新發糖尿病風險降低 36.4%。結果提示積極改善生活方式應成為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主要干預措施,必要時可以審慎考慮降糖藥物治療。糖尿病前期階段的飲食或中藥干預:如肉桂、玉米須、藍莓、生姜、黃連素、番石榴等具有降糖作用,其他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有人參、桑葉、牛蒡子、葛根、白芷、天花粉、山藥、西洋參、玉竹、石膏、桑白皮、知母等。蔬菜水果有無花果、南瓜籽、黃花菜、綠豆、核桃、西紅柿、菠菜、燕麥、洋蔥、大蒜、黑木耳等。糖尿病前期階段的中醫治療:注重辨證論治,實證以濕熱蘊脾、肝郁氣滯為主,虛證以脾虛濕盛、氣陰兩虛為主。(以下內容根據《糖尿病前期中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整理而成)1、濕熱蘊脾證 2、肝郁氣滯證 3、脾虛濕盛證4、氣陰兩虛證糖尿病前期階段的針灸治療:糖尿病前期階段的物理療法:1)穴位敷貼: 2)耳迷走神經刺激儀:
運用耳迷走神經刺激儀電針耳甲部“迷走穴”。輸出電流 1 mA,脈沖頻率 20 Hz,脈沖寬度 ≤ 1 ms,強度以忍受而不產生疼痛為度。刺激時間為每次 20 min,每日 2 次,12 周為 1 個療程;或遵醫囑,用于各證型(Ⅳ,強推薦)。
更多相關建議:
糖耐量受損可轉化為糖尿病,也可以經過治療轉為正常。1、糖耐量減低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現,如果不積極干預和治療,是會轉換為糖尿病的。首先控制飲食,減少攝入。增加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肥。2、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來降低血糖逆轉可能性。每天主食6兩(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葷菜每餐2兩(
糖耐量受損可轉化為糖尿病,也可以經過治療轉為正常。
1、糖耐量減低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現,如果不積極干預和治療,是會轉換為糖尿病的。首先控制飲食,減少攝入。增加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肥。
2、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來降低血糖逆轉可能性。每天主食6兩(干的)指的是未煮熟的。葷菜每餐2兩(帶骨)。早餐:一袋牛奶,雞蛋一個,加點主食。經常吃點粗糧,最好是燕麥,多食用苦瓜。葷菜不要多吃,保證每天的攝入營養夠就行,適當多吃點蔬菜可充饑。加餐的話,在兩餐之間,上午9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可用黃瓜、蕃茄,(可當水果吃)無糖餅干或不加糖餅干。吃蔬菜吃闊葉類比小葉類好,小葉類的蔬菜比莖塊類的蔬菜好,薯類(如山芋)要少吃,吃的話要適當減少主食。葷菜吃兩條腿(雞)比四條腿(豬)的好,含脂肪少,沒有腿的(魚)比兩條腿的(雞)好。
3、建議糖尿病前期患者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來減少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并定期隨訪以確保患者能堅持下來。定期檢查血糖。同時密切關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等),并給予適當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人對攝入的葡萄糖調控能力稱為葡萄糖耐量,葡萄糖耐量用于糖尿病前期的篩查以及糖尿病的診斷。如果確診為糖耐量受損,通過保持糖尿病飲食、規律運動,同時改變生活方式讓超重肥胖病人減重(>5%),血糖水平可以得到控制和逆轉。而且中華醫學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以及美國糖如果確診為糖耐量受損,通過保持糖尿病飲食、規律運動,同時改變生活方式讓超重肥胖病人減重(>5%),血糖水平可以得到控制和逆轉。而且中華醫學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南也建議:發現血糖升高后,應該先經過一段時間(例如4-6個月)的生活方式治療,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再決定是否開始降糖藥治療。如果單純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達標,就要開始藥物治療。另外,藥物治療同時,生活方式仍然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基礎,兩種治療方法缺一不可。血糖調節能力正常的情況下,無論進食多少,血糖都能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內,即使一次性攝入大量糖分,血糖濃度只是暫時輕度升高,2、3個小時后就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當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異常時,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攝入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濃度顯著升高,短時間內不能恢復正常水平。也就是說糖耐結果和前一天晚上吃什么東西沒有關系,而是和機體耐糖能力減低有關。
糖耐是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判斷是不是糖尿病只有做糖耐才能確診,有人以為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是正常的、一定不是糖尿病的想法是錯誤的,往往耽誤了的糖尿病可以逆轉的關鍵時期,最終發展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出現并發癥才發現自己是糖尿病患者。
作者簡介:孫玉紅 注冊營養技師
更多相關建議:
糖耐量異常又稱之為糖尿病前期,指的是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較正常人升高,但是尚且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應<7.8mmol/L,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為:餐后小時或者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后血糖>11.1mmol/L。而糖耐量異常指的是餐后2小時糖水平大
糖耐量異常又稱之為糖尿病前期,指的是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較正常人升高,但是尚且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應<7.8mmol/L,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為:餐后小時或者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后血糖>11.1mmol/L。而糖耐量異常指的是餐后2小時糖水平大于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2型糖尿病的發病通常較為隱匿,發展為糖尿病通常經過三個階段: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發癥期。有效的早期發現血糖的代謝紊亂,并給與及時干預,部分人是可以逆轉,使血糖水平正常。不干預的糖尿病前期,在未來的幾年會逐漸發展為糖尿病。
逆轉糖尿病前期的方式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部分藥物的使用:
1、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管理與控制,改變飲食結構,飲食少油、少脂肪,加強運動,超重和肥胖者要減輕體重。
2、部分藥物的使用:降糖藥物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療,多在采用飲食、運動管理血糖6個月而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使用。最常用的就是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二甲雙胍可以改善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也有一定的減輕體重的效果。
因此,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措施主要還是飲食和運動管理,其次可以考慮藥物的使用。
更多相關建議: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糖耐量異常是指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中間的一個狀態,也稱為糖尿病前期,從字面上也能理解,糖耐量異常是逆轉糖尿病的一個非常關鍵是時刻,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現并得到診斷,你還有機會血糖恢復正常。當然診斷糖尿病也有部分人可以恢復正常,但要困難的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糖耐量異常是指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中間的一個狀態,也稱為糖尿病前期,從字面上也能理解,糖耐量異常是逆轉糖尿病的一個非常關鍵是時刻,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現并得到診斷,你還有機會血糖恢復正常。當然診斷糖尿病也有部分人可以恢復正常,但要困難的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關鍵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1)減輕體重:肥胖是胰島素抵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體重的下降可以明顯改善胰島素抵抗,減輕5%-10%的體重能明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風險。(2)加強運動,每周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果不能保證也可以進行散步、做園藝和跳舞等活動。(3)改善飲食:可以選擇地中海飲食或低碳飲食,選擇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的飲食,避免甜食和精制谷類。避免飲用甜味飲料,如汽水和果汁。(4)減輕壓力和應激,改善睡眠。(5)戒煙、限酒。(6)必要時可以考慮藥物(如阿卡波糖等)。通過上述方法,一部分人血糖可以恢復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長期堅持。
更多相關建議:
糖耐量異常是一種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間的特殊狀態,又稱為糖尿病前期。糖耐量異常的出現,也就意味著我們機體對糖代謝開始出現異常,需要引起重視,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隨著生活方式的改善,多數患者能夠恢復正常,但如果大家不引起重視,后期發生糖尿病的概率會明顯增加。對于正常人群來說,我們空腹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更多相關建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糖耐量異常,又稱“糖尿病前期”。它是一個介于血糖健康狀態和糖尿病狀態之間的過渡階段。指的是下面的指標: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11.1mmol/L(經75g標準的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糖耐量異常,又稱“糖尿病前期”。它是一個介于血糖健康狀態和糖尿病狀態之間的過渡階段。指的是下面的指標:
空腹血糖:6.1~7.0mmol/L
餐后2小時血糖:7.8~11.1mmol/L(經75g標準的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糖耐量試驗)。
其實,糖耐量異常,通常是一個可逆的階段——患者的胰島功能,已經開始變得不正常,但是還沒有到生病的地步。
此階段,可以用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等藥物介入治療。但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個人獲益更多,經濟成本更低,完全沒有副作用。
這些恢復糖耐量的生活干預手段,有:
1.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監測。
這是“重中之重”!
讓糖耐量受損的人士,全面、準確地學習有關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包括有關食物的知識、基本營養知識、血糖的來龍去脈、胰腺和胰島素的功能、營養配餐的知識、糖尿病相關的藥物、血糖的監測等等。
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識,糖耐量異常的人士,才能夠對戰勝潛在疾病,有充足的信心和積極的準備!
2.飲食干預。
糖耐量異常的人士,需要知曉自己的理想體重和體力活動分類,并大致計算出每日所需的熱量,再將熱量分配到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當中)。
主食,不能只依賴精制米面——它們對于血糖極不友好。為每餐引入全谷物食物、粗雜糧和薯類,如玉米、紅薯、小米、燕麥、蕎麥、薏米等,另外,紅豆、綠豆、南瓜、蓮藕、芋頭、山藥等,亦是很好的主食替代食物。
蔬菜宜多食,肉食得限量,適量水果要在兩餐之間吃。
精制糖、糖果糕點、面包餅干、巧克力、甜品、冰淇淋、肥肉、油炸食物、動物內臟等,需要全面禁絕!
3.運動干預。
運動消耗熱量,可以降低體內的血糖水平,并提升胰島素敏感性。
視個人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等,每天不要少于半小時,每周不少于五次。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降血糖的戰爭,都是從一點一滴的日常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據聞,糖耐量異常的人士,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可將患糖尿病的風險,減低58%!
糖友加油!
更多相關建議:
糖耐量異常是指餐后血糖升高,超出正常范圍,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尿病前期”的狀態,通常說來,如果測量餐后2小時血糖,或者進行糖耐量測定,2小時后測量血糖,血糖水平超過7.8mmol/L,但未超過11.1mmol/L,就屬于糖耐量異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恢復嗎?今天就來
糖耐量異常是指餐后血糖升高,超出正常范圍,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尿病前期”的狀態,通常說來,如果測量餐后2小時血糖,或者進行糖耐量測定,2小時后測量血糖,血糖水平超過7.8mmol/L,但未超過11.1mmol/L,就屬于糖耐量異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可以恢復嗎?今天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糖耐量異常屬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種情況,比起空腹血糖超過6.1mmol/L,但還未超過7.0mmol/L的“空腹血糖受損”的情況,糖耐量異常一般更不容易被發現,但實際上出現糖耐量異常的情況和比例卻往往更高,對于這樣的情況,還能恢復正常嗎?當然是有可能的,而且通常情況下,不用服用藥物,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干預,就能夠有效的改善糖耐量異常的情況,很多時候也能夠將餐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內。
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糖尿病前期就積極加強生活調理干預的重要性,糖尿病前期患者,比如有糖耐量異常問題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還沒有糖尿病問題就不重視血糖異常的問題,我國開展的關于糖尿病前期生活干預的“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中發現,在糖尿病前期就加強生活干預控制血糖,對于延緩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都有著明確的作用,積極加強生活調理的糖耐量異常患者,比未進行生活干預的患者,糖尿病的發生率均有大幅度的降低,僅僅通過加強飲食調理的發生率下降了31%,而運動干預組發生率下降了46%,飲食加運動干預組下降了42%。
因此,發現糖耐量異常,一定要積極的,盡早的進行血糖干預,盡早的把血糖控制下來,想要控制好血糖,無外乎就是重要的兩個方面,飲食和運動。發生血糖代謝的異常,歸根結底就是身體長期能量過剩而導致身體的代謝功能出現了異常,糾正能量代謝,飲食是控制攝入,減少能量的過度攝入,運動是增加能量消耗,進一步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因此,通過這兩方面的科學調理干預,對于糖耐量異常的問題,一定會有很好的調整改善效果。
飲食我們談的很多了,再簡單說一下,飲食方面,主要是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能量和糖分的攝入,主食結構上精細糧和粗糧谷物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腹感的新鮮蔬菜,水果選擇低糖的類型同時選擇在兩餐之間適量吃,蛋類,奶類都可每日攝入,但要注意量的控制,肉類也可以吃,但也要注意適量,零食方面可以選擇堅果類,每日不超過25g為宜,進餐順序上,可以先吃蔬菜再吃肉再吃主食,注意控制速度,細嚼慢咽,同時也可以調整進餐次數,少食多餐,以減少和改善飲食調整帶來的饑餓感。
具體吃的多還是少,取決于不同的個體情況,比如您日常活動量較大,從事體力勞動,身體也不肥胖,就可以適量的多吃點,以保證身體的能量供應,而如果本身就有肥胖問題,而活動量又不大,甚至是經常久坐不活動,這樣的情況下,盡量少吃,減少攝入就是更有必要的。
運動方面建議一定要加強運動,以合理的有氧鍛煉為主,可以通過慢跑、騎行、游泳等活動,老年人朋友也可以選擇更為和緩的快步走,廣場舞等運動形勢,總的原則是能夠加強身體的能量消耗,又能夠不增加低血糖風險或其他方面的健康風險。運動頻率上,建議每周應該進行不少于5天的中等強度運動鍛煉,每次運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對于有肥胖問題的糖耐量異常朋友,這個量還可適度加大,從鍛煉中能夠起到加強能量消耗并且達到燃脂減肥的效果就更好了。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這些,堅持上1~3個月,再去查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很多時候可能就已經恢復正常了,但恢復正常,并不代表這樣的健康生活方式就可以丟下,繼續去過大魚大肉,整天不活動的生活了,這樣的飲食和運動控制如果不堅持,血糖水平仍然會反彈,因此,所謂的“恢復”,所謂的發病率的降低,都是在堅持飲食和運動調理的基礎上的,而非是經過一定時間的調理以后既可以完全“治愈”糖耐量異常的問題,這一點一定要認清,想要一直保持好血糖水平,就要一直堅持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夠保證糖尿病一定不會發生,但卻能夠減少糖尿病的發病幾率,即使發生了糖尿病,對于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也是有重要意義的。
更多相關建議:
首先在血糖高低的判斷標準中,分為三個層次,即正常、異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標準是: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時血糖4.4-7.8mmol/L糖尿病前期:又分為空腹血糖受損,即空腹血糖6.1-7.0mmol/L而餐后2小時血糖正常;餐后血糖異常,即餐
首先在血糖高低的判斷標準中,分為三個層次,即正常、異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標準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時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又分為空腹血糖受損,即空腹血糖6.1-7.0mmol/L而餐后2小時血糖正常;餐后血糖異常,即餐后2小時血糖7.8-11.1mmol/L而空腹血糖正常;糖耐量異常,即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均處于升高狀態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11.1mmol/L
對于糖尿病前期的人,要特別注意及時進行干預治療,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預,臨床證實:不經干預治療的糖尿病前期者,1-3年后大多會成為糖尿病人,反之則大多數人可避免進展為糖尿病,至少可延緩數年或終生不發展為糖尿病。
因此,只要方法得當并長期堅持,處于糖耐量異常的人可以實現恢復正常的愿望,主要措施包括:
-
控制飲食 一日三餐控制攝入的總熱量,核心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要有科學的配比,而非禁食某種食物,
-
加強運動 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快步走、慢跑、跳繩、騎車、登山等中等強度的運動,持續進行30分鐘,以后背發熱或出汗為度,每周運動不少于5次。
-
生活規律 按時作息不熬夜,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保證機體正常代謝的運轉。
此外,對可能導致糖尿病發生的其它疾病也應積極治療,比如高血脂使體內的脂代謝發生紊亂,進而影響糖代謝的正常進行;比如高血壓同樣會改變機體正常的代謝,而引起糖脂代謝異常,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并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糖耐量測定是診斷糖尿病的依據。檢查者需要測定空腹血糖后,口服定量葡萄糖(或靜脈注射定量葡萄糖)。然后分別測定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后的血糖水平值。這里的空腹是要求8小時內未進食。糖耐量異常表示還沒達到診斷糖尿病標準,但是身體對血糖的調節(或穩定)受到損害了,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也
糖耐量測定是診斷糖尿病的依據。檢查者需要測定空腹血糖后,口服定量葡萄糖(或靜脈注射定量葡萄糖)。然后分別測定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后的血糖水平值。這里的空腹是要求8小時內未進食。
糖耐量異常表示還沒達到診斷糖尿病標準,但是身體對血糖的調節(或穩定)受到損害了,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也是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標志,所以同樣要高度重視。
前面我們說過糖尿病防治的五架馬車,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測血糖、糖尿病健康教育。
飲食治療是基礎,適合糖尿病任何階段。通過飲食控制體重糾正發生的代謝紊亂,把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
運動療法也是必不可少,降低體重,增加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
堅持飲食和運動調節,血糖是可以調節到正常水平,但是前提是要堅持。
管住嘴邁開腿,是健康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