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發常梳
常梳頭能防治脫發和白發,能夠刺激頭部穴位,并傳導至臟腑、疏通經絡,宜通氣血,活血祛瘀,振奮陽氣,使頭部毛孔開瀉, 濁氣外排,從而延緩衰老。
二、目常運
眼睛是肝的窗戶,所以要經常運動,轉眼珠子可以左轉五十下,右轉五十下,交替進行,也可以先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轉動眼珠,重復數次
三、齒常扣
扣牙齒能活動上下顎經絡,使頭腦保持清醒,強固牙齒,加強腸胃收,齒常叩是口微微合上,上下兩排牙齒互扣,不要太用力, 使牙齒發出聲響即可
四、漱玉津
中醫認為:"津血同源" ,孫思邈也講"人當朝朝食玉泉,叩齒使人丁壯有顏色", 漱玉津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漱玉津時,口微張,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 逆時針轉十二圈,再將唾液吞下去,接著反方向再做一下。
五、耳常鼓
耳常鼓能增強記憶和聽覺。耳鼓時,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然后放手,可以聽到"撲"的響聲,重復做十二下。
六、面常洗
面常洗講的不是指用水先臉,而是干洗,常用手按摩臉部,臉部有眾多穴位,常按摩能使進面部血液循環,使皮膚細膩,臉色紅潤有光澤,動作也很簡單,搓手三十六下,暖手以后上下掃面。
七、頭常搖
搖頭運動,可以活絡頸部,很多人常常遺忘頸部這一重要部位,頸部上承袋、下啟軀干,是個重要的樞紐;常運動頸部,可刺激頸部動脈血管, 頭、頸周圍肌群放松, 恢復肌內的柔軟與彈性,防止頸椎生
八、腰常擺
腰常擺,能強化腸胃、固腎氣,中醫說"腰為腎之府" ,擺腰可以加強腰部氣血流通,起到固護腎氣的作用,此外我們要提防腰部的脂防。
九、腹常揉
中醫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經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陽生新,充實五臟,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慢性結腸炎、便秘等疾病。
十、攝谷道(提肛)
攝谷道可預防痔瘡、前列腺炎等疾病,有助于延年益壽,攝谷道,吸氣時提肛,將從肛門至尿道口的肌肉的肌內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然后呼氣放松,做二十到三十下。
十一、膝常扭
俗語說"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想永葆青春,要從腿部開始。扭膝時,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輕輕按膝,慢慢向左右扭動,各做二十次。
十二、腳常搓
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用按摩刺激反射區,通過血液循環、神經傳導,能調節機能平衡,恢復器官功能,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旺盛,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等疾病。
十三、常散步
民間的說法就是"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能增強五臟六的的功能,強健筋骨,是最好的p肥鍛煉和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