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絡養生專業知識有哪些?
經絡養生的專業知識:
1、經脈穴位養生法便是應用扎針、艾炙、推拿等方式,刺激性經脈、穴道,以激起元精,做到調合血氣、充沛新陳代謝、通利經脈、提高身體健康等目地的一種養生秘訣。
2、繡法根據提、插、捻、轉等不一樣技巧,具有調節五臟六腑、疏通經絡的作用。艾灸療法是依靠艾火爆力,灸灼、薰熨穴道,以做到溫疏通經絡、調理五臟六腑的實際效果。
3、推拿用力對身體經穴開展按、拿、點、推、揉具有運作血氣、運動健身除病的功效。三種方式都有專長,既可獨立運用,又可按需綜合性實施,要是實際操作得法,一般對身體沒有受損的與副作用。如能堅持不懈,不可多得簡易、易行、好用、合理的健康養生除病良法。
4、由于經絡理論源遠流長,人體經絡穴位主題鮮明,扎針、艾灸療法、推拿等操作步驟繁雜,非經專業學習培訓訓練者,不適合輕率實施,不然,非常容易釀出安全事故。
5、點人群中主要以右手中指指肚按人中穴。人群中別稱排水溝,為督脈穴,點胺此穴可醒神醒神,用以神志昏迷、驚風與腰脊強痛等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經絡養生
什么是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就是在中醫經絡學說指導下,運用針灸、刮痧、拔罐、按摩、中藥、藥膳、氣功及導引、和武術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 少林拳) 以及當下流行的各種經絡鍛煉操等方法,來打通人體經脈,同時順應四時氣候,陰陽變化規律,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綜合調養,以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延壽之目的。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么按摩的?
中醫按摩的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推拿醫療的活動。當時的人們在勞動中遇到損傷而發生疼痛時,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處,就會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
經過長期實踐后,古人認識到了按摩的作用,并成為自覺的醫療活動,以后逐步發展形成了中醫的推拿學科。
適應癥:長期臥床、術后康復、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后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癥。
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癥,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癥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癥: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癥。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療法概述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于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并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雙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鐘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于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于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于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后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1)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2)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節奏地拍打。
(3)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于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4)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穴位按摩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兩側,與直視時的眼睛呈垂直連線。
功效:按摩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對于因身體不適引起的面色蠟黃有顯著的調節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來回推動,刺激穴位。每次約1分鐘,推薦睡前進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壓,中醫認為屬手太陰肺經的拇指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里”關系,改換拇指來按摩會讓效果倍增。
2、太陽穴
位置: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太陽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陽穴與面部神經大有關聯,中醫認為太陽穴能利于排水消腫,對由于體內循環不暢而引起的面部水腫和因過度疲勞帶來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雙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輕輕揉動,根據需要還可以同時輔以對額頭和眼眶的按摩,隨時隨地進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功效:它不僅可以讓臉部血氣循環暢通,更兼具緊實皮膚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兩側的腮部,因此俗話常說的“喜歡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臉美人”也并非全無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壓穴道,一邊吐氣一邊壓6秒鐘,重復4~5組。
小結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后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時一秒鐘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后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鐘,或3分鐘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后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作用
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調和氣血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于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借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癥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并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欲等皆高于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人人都會的經絡養生技巧是什么?
經絡是人體的總控制系統,也是人體的秘密武器,多鍛煉經絡,能醫治百病,只要自覺地用幾分鐘的時間,通過鍛煉經絡,便可達到青春常駐、精力充沛的效果。經絡養生理論告訴我們:“人活百歲不是夢”。
經絡是什么?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我們經常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知道你是否觀察到,現在的馬路都四通八達,基本上每一條主干道都有很多分支,馬路暢通,交通才可以運行。我們人體的經絡就像這些四通八達的馬路,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人體要健康,各個器官要正常運轉,首先就是要經絡暢通。經絡在中醫中有養生治病的玄妙之處,經絡是人體臟腑氣血運行的通路,我們通過刺激體表經絡或穴位,就能調理體內的臟腑系統。比如說,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捶胸頓足”。人在悲痛的時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頓足,為什么呢?因為胸口有一個穴位叫膻中穴,人悲痛的時候,氣就郁結在此,敲打膻中穴,就可以把郁氣震出來,心情就會改善。所以悲痛時捶胸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是對身體機能的自我調節。你不妨試一試,生氣的時候拍一會,心情就會變得舒暢,為什么要頓足呢?因為我們的腳底有涌泉穴。頓足可以打開涌泉穴,令腎的的精氣充沛,腎精氣振奮升起,人就會從郁悶之氣中解脫出來。
在人體臟腑里,哪怕是極微小的疾患,都能從經絡上窺出端倪。我們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條經的鈴鐺在響,就可以知道是哪個臟腑器官出了問題。這在中醫里有句術語,叫“諸病于內,必形于外”。比如:對于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的發作,馬上點按梁丘穴有立時止痛的療效;如果疼痛的位置偏于胃脘,要再多揉足三里。偏于小腸部位則多揉下巨虛。若屬于慢性胃腸病的治療,豐隆穴則效果最好。
很多人可能會問,像我們工作繁忙的上班族,需要掌握哪些經絡養生技能呢?我們先來介紹簡單的手足經絡養生。
經絡在我們的手和腳分布得非常多,我們很多心和腦的疾病都能在經絡上反映出來,我們可以通過按摩十個手指,其實就是我們的十個穴位,來保護我們的大腦和心臟。我們可以經常按摩勞宮穴,位于手掌心橫紋中,此穴可以養生,還可以治嘔吐、口臭。按摩少府穴可以治療心痛、心煩、心悸、、小便不利等。
還有我們的腳,也有六條經脈。其中三條經脈,是從腳走到人體內部的。所以我們的腳不能受寒,尤其是起源于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的腎經。腎里邊是藏火的,藏著我們生命的火種。我們有一句話說:“人老腳不老”,如果有一個人年紀雖然很大,但是他行走如飛,我們就可以確定他的身體肯定好,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還沒老,走路已經是步履蹣跚了,那說明他身體不好,這里給你一個按摩穴位的巧妙方法,因為按摩穴位,就可以打通經絡,平時你可以經常脫了鞋走石子路,讓小石頭刺激你腳底板的穴位。我們看腳底板其實就是一個躺著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可以在腳底板當中反映出來,如果我們通過腳底板走石頭運動,對我們五臟是個良性刺激。
關于經絡,醫學上還有一種“312”疏通經絡的說法,很多人嘗試過,得到的效果也非常的顯著。
一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失眠癥的患者,大約在練了“312”三周以后,他的安眠藥很少服了,兜里的速效救心丸也很少動了,心臟頻發的期外收縮不見了。又經過一個多月的“312”經絡鍛煉,他的空腹血糖恢復了正常,尿糖不見了,血壓也趨平穩。過去上街買菜、購物常常得在半路上休息一會兒,現在能一口氣走到家。他還感悟到,所有這些變化可能是“312”的功勞,是經絡的作用使身體恢復了平衡。
為什么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能有如此明顯的效果?首先要承認老祖先傳下來的經絡學說是科學的,用現代的科學方法證明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在身體上標出的經絡走向是十分準確的。
“312”經絡鍛煉法是運用三種中醫醫療健身的方法,即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以兩條腿為主的下蹲運動來激發經絡的經氣,使失控的經絡系統恢復正常,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3”就是每天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3個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按壓合谷穴對大腸經循行之處(如頭、面部和上肢)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如頭痛、牙痛、肩周炎等)有一定療效;內關穴(位于前臂屈側,腕橫紋上2寸處)屬手厥陰心包經,按壓內關穴對其循行之處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頭痛、牙痛、頸椎病、乳腺疾病、腰痛、中風等)有一定療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屬足陽明胃經,按摩足三里穴,除對胃、腸消化系統疾病有療效外,對全身的疾病都有療效,故足三里有“長壽穴”的美稱。
“1”是做一次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通過慢而深的呼吸方式,加大了肺的通氣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氣的供應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時激發循行于腹部的9條經脈與氣血運行,促進人體健康。
“2”是指做一次從鍛煉兩條腿到全身經脈的蹲起運動。生命在于運動,當進行下蹲運動時,通過全身骨骼肌的活動帶動全身經絡活躍起來,實現全身的全面經絡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