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血常規檢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血常規常表現為白細胞正常或者減低,淋巴細胞減少。2.影像學檢查:胸片、肺部CT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肺部斑片狀陰影,以肺的外帶明顯,嚴重者可以出現肺實變影。3.流行病史:流行病史是懷疑新型冠狀病毒很重要的要素之一,比如說近期(14天內)接觸過從武漢以及武漢市周邊過來的人,接觸過有病例報告地區發熱、咳嗽癥狀的患者,接觸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等等。如果具有以上呼吸道的癥狀(發熱、咳嗽、乏力等),血常規或者影像學檢查也符合,并且具有流行病史,我們就可以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疑似病例了。注意,這只是疑似病例,確診還需要監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如果呼吸道或者血液標本監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那么就可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了。
更多相關建議: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最初的癥狀主要有發熱、乏力、干咳、呼吸困難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癥狀,逐漸加重時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血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癥而危及生命。
有些被感染者在潛伏期(2—24天)或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有些人甚至在沒有明顯的發熱癥狀的情況下逐漸發展成比較嚴重的狀態,所以說發熱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異性癥狀。也不能作為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依據。
除了以上常見的全身及呼吸道癥狀外,新型冠狀病毒接觸史的人還有可能出現以下“不典型”的其他癥狀,也是應該警惕,進行胸部CT和核酸檢查進一步診斷。
1.僅僅是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出現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2.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出現持續的頭痛癥狀,沒有發現其他可以誘發的因素時。
3.以心血管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出現心慌、胸悶等。
4.以眼科癥狀為首發表現出現結膜炎時。
5.僅有輕度的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癥狀時。
總的來說,有疫區旅居史、接觸過疫區人員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出現出現以上典型或不典型的冠狀病毒肺炎癥狀時應該及時佩戴口罩,去當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根據診斷結果聽從醫生安排進行相關處置。
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謝謝閱讀!
更多相關建議:
熱,體溫波動范圍是37.3~39℃。在發熱的患者中重癥患者和危重患者占了大多數。而一些無癥狀的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和一些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不出現發熱。而有的重癥患者和危重患者主要表現為無痰的干咳或者痰比較少的干咳、全身無力、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甚至出現極度的呼吸困難,但是整個病程之中可以不出現發熱。而有的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可以在出現癥狀和體征早期的時候就可以出現低熱到中度發熱,也有那么一部分一直處于低熱,可以伴發干咳,不一定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窘迫等病情進展加重的表現,而且發熱過后可以很快的進入疾病的恢復期。所以從前面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均會出現發熱,輕微患者、重癥患者和危重患者均可以不出現發熱,也可以出現發熱,所以發熱并不代表病情就比較嚴重,重癥患者可以一直是低熱,而輕微的患者可以出現中度發熱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除了發熱,還有干咳、乏力,發熱乏力干咳是主要表現,去他少數人還可以伴發流涕、鼻塞、咽喉部疼痛及腹瀉。重癥患者大多數在發病一個星期之后病情進展出現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嚴重的病人可以迅速的發展進入呼吸窘迫、膿毒癥休克、難以治療的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功能障礙以及酸中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雖然稱之為肺炎,就如發熱一樣,并非所有的病人都會出現發熱的表現,輕微的患者只有輕微乏力和低熱,可以沒有肺炎的表現。所以要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結合病史、癥狀和體征及血常規、胸部CT、核酸檢測等。
更多相關建議:
許多人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一定會發燒嗎? 不發燒就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嗎?許多人也許也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可以引起發燒,那么不發燒是不是就能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呢? 最后小結:有發燒的不一定就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不發燒的也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外出時有病毒感染患者在身邊也有可能。所以,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佩戴口罩,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當然最安全的預防保護措施就是呆在家里,減少與外人接觸,那樣才能更好的避免感染病毒。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1、有武漢旅游史2、接觸過武漢旅游史的人3、接觸過發病的人4、接觸過上述需要隔離的人所以說,感染的人不一定都發燒,但是也要注意觀察自己。如果沒有任何危險接觸史,單純的發燒,要自我判斷一下,打電話咨詢一下醫生,不要盲目往醫院跑,溶易產生交叉感染。
更多相關建議: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更多相關建議:
1.我們體溫如何形成?為什么恒定在37℃?2.病毒感染后為什么會發燒?3.感染后為什么不發熱?小結:人體正常體溫37℃左右,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監控體溫點為37.3℃,達到這個值必須到發熱門診就診,以排新冠肺炎。發熱雖然是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現,但有部分病人無發熱表現,需要由醫生綜合考慮。
更多相關建議:
小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大部分以發熱、干咳、乏力為首發癥狀。少部分不會出現發熱,以腹瀉、惡心等消化道癥狀或結膜炎其他癥狀為首要表現。有些癥狀表現比較輕的人,發熱為低熱 ,容易被忽略。還有無癥狀性感染者,但是有傳染性。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勤洗手、不出門、宅在家、室內通風自我防護。有流行病學史的,主動上報,配合篩查,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負責。
更多相關建議:
根據目前確診和疑似的病例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但這并不代表所有感染病例都會出現發燒咳嗽。經過這么多天的努力和汗水,越來越多的“不典型”案例層出不窮。那么感染新冠病毒后除了發燒咳嗽外還有那些不常見的癥狀表現?一、只有消化系統方面的癥狀: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這類人沒有發燒咳嗽癥狀。很容易被忽略。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有的甚至只有頭痛這一個癥狀。無發燒咳嗽癥狀。以心血管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這類人最容易誤診漏診,也最容易被醫務人員忽略。也要引起重視。以眼科癥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這類人較少,也最不常見。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這類人需要引起注意,很多人都是因為肌肉酸痛來醫院就診,醫務人員也最容易誤診漏診。那么如何才能確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呢?目前來說,新冠病毒的診斷主要靠臨床癥狀和核酸檢測陽性,現在又加了一項肺部CT報告顯示也可確診診斷。臨床表現就是常見的發燒咳嗽癥狀,但是容易誤診,因為很多人并不表現為這些癥狀,還可能出現其他不典型癥狀,如腹瀉、乏力、肌肉酸痛等。因此醫務人員必須充分提高對納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輕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時進行相關排查。確認某人有新冠病毒肺炎的接觸史,但無明顯發熱咳嗽癥狀,行胸部CT。如果結果提示:雙肺多發片狀磨玻璃樣影,咽拭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顯示陽性,最終可診斷為新冠病毒肺炎。最后提醒一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要高度警惕那么不常見的癥狀表現,如果身體出現不適,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有條件情況下做胸部CT的檢查。如果檢查提示異常,則應進一步完善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尤其是出現納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輕微酸痛)和精神稍差的癥狀時,更要及時進行相關排查,以確保盡早隔離治療。我是蔣小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也可以點個贊再走唄。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下方評論,見必回,回必快。謝謝你的支持。
更多相關建議:
感染新冠狀病毒后一定會發燒嗎?
這個特殊的新年在中國人眼里意義非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新年,不拜年不聚餐,天天宅在家里。并且在流感高發的冬季,稍有些不適、發燒、咳嗽,很多人就會非常緊張。但是根據目前的病例情況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不一定都會發燒。
相信大家近些天所看到的一些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方案,里面對于新冠肺炎的癥狀描述最多的就是咳嗽、發燒以及身體乏力,不過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病例。
例如一名45歲的中年男性患者,最早是因為腹瀉的問題,在醫院住了三天,經過醫生簡單的詢問后得知,該男子與疑似病毒性感染者接觸過,當然并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等問題,不過經過醫院多方面的檢查以及最后拍了CT,驗了血,最終確定該男子確實患有新冠肺炎。
由此可見,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前期發病已經不僅僅是出現咳嗽發燒,四肢乏力等癥狀了,還有很多無癥狀或者特殊癥狀患者。
目前來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分為3類
1. 無癥狀帶毒者:感染之后不發病,僅在呼吸道中檢測到病毒,所以要求從疫情發生地回來的市民要主動報告,自我隔離;
2. 輕癥患者:僅有一點發熱、咳嗽、畏寒及身體不適;
3. 重癥患者:早期癥狀尤其是前三五天為發熱咳嗽及逐漸加重的乏力,一周后病情逐漸加重,發展到肺炎,甚至重癥肺炎。重癥病人會出現呼吸加快、呼吸衰竭、多臟器損害等情況,進一步加重的話可能需呼吸機支持或生命支持系統的支持,可能會導致死亡。
而新冠肺炎的不典型癥狀目前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消化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
2. 以神經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
3. 以心血管系統癥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
4. 以眼科癥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
5. 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另外之前也一直在說,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感染者為中老年人,但是根據最近幾天的確診病例消息來看,最小的僅出生30多天的嬰兒也被感染,所以病毒是普遍易感的,年輕人也容易被感染,一定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