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一名腎內科醫生,在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就是透析的病人了,我要說的是透析并不意味著生命開始倒計時,因為人不可能會長生不老,如果非要比較,人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每過一小時、一天、一年都是離死亡更進一步。一、什么是血透?透析模式:言歸正傳,“血透”這個詞語其實是一個縮寫,標準的說法是“血液透析”,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統稱,它下面有很多種模式,例如: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透析濾過、單純超濾;如果根據清除毒素能力來劃分,又可以分為低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如果根據透析時間來說,又分為間斷血液透析、持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透析原理:一次完整的透析過程必須要以下兩樣東西,即透析機和透析膜。大家可別小看透析膜,它能清除體內的毒素、水分、電解質等物質。根據透析膜的不同和透析模式的不同,它將發揮它擴散、對流、吸附等作用進行工作。二、關于透析的人生思考?案例1、這位透析病友年紀35歲,以前有腎炎病史,自己也不重視,尿毒癥了也只能透析治療了,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生病以前他是一個非常肯拼搏的人,自己整了一個小作坊,買了幾臺機器,接訂單給別人加工零件,沒日沒夜的做,透析后自己是不做事了,聘了幾個工人,雖然收益可能沒以前好了,但是人再也沒有以前那樣心事重重了,因為他明白了,賺再多的錢也沒有健康的身體更寶貴,透析后聽醫生的話,由于年紀也不大,目前基本沒什么并發癥,已經在省級醫院排隊準備移植了,每次來透析都挎個老板包,心態很好,精神煥發。案例2、這也是一位男性透析病友,26歲診斷尿毒癥,透析一年后就已經腎移植了,然而好景不長,在后面的一段時間由于肺部感染移植那個腎臟又沒用了,然后又開始透析治療,家庭條件不錯,目前也在等腎源準備再次移植,由于移植對身體條件也是有要求的,例如心功能要達到多少,貧血怎么樣,都是需要參考的指標,不用我說,每次都很主動,哪個哪個指標要復查了,體重控制的好不好,因為他知道,移植后的生活和透析的生活質量是不一樣的。案例3、這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在醫院就考慮是腎炎,死活不肯腎穿刺,過了一段時間,腎功能變得差起來了,跑到上海,還是要穿刺,穿刺后考慮是IgA腎病,人那時候已經腫的很厲害了,蛋白也低,方案就是用激素,效果是還不錯,但年輕小姑娘愛美,覺得激素吃了副作用大,可能以后還影響生小孩,這個時候激素的療程還沒到,在腫退了以后就把激素全停了,聽別人介紹,哪里有個老郎中治療這一塊的病特別厲害,藥到病除,排隊找他看病的不知道有多少,然后就開始在那個郎中那里吃草藥調理,后面送到醫院來了,是因為心衰了(尿毒癥的并發癥),腎臟彩超做出來腎臟已經萎縮了,后面開始做腹透,腹透做了幾年現在在做血透,每次都是她的老父親風里來雨里去的接送,真的是父愛如山。案例4、案例6、案例6、案例7、8.........三、總結: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所以每個人在透析后的人生感悟也不一樣,生命并不會因為你尿毒癥透析了開始倒計時,看的是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是躊躇、是期待、是遺憾,還是什么?不論是誰,都決定不了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可以在有效的生命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俗話說的好,閻王要你三更走,誰敢留你到五更,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將來,樂觀的活在當下的每一天。作者寄語:這是一個開放題,可能點進來看的有不少尿毒癥的患者,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的態度,你的經歷就是屬于你的故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讓腎友們不再感到孤單。
更多相關建議:
對于很多種疾病來說,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引起腎損傷,像我們常見的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發展到終末階段,患者可能就會出現明顯的厭食、惡心、嘔吐等,這時候我們要警惕腎臟是不是已經起不到正常的代謝作用,當我們化驗時血尿素氮≥28.6mmol/L,血肌酐≥707ummol/L,血鉀≥6.5mmol/L,或者出現嚴重的水腫,代謝性酸中毒等時就需要血液透析,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引起生命危險。總而言之,血液透析就是使我們腎臟原本能正常排出的而現在排不出的東西過濾出去,維持人正常的生命活動。但是開始透析并不意味著生命的倒計時,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血液透析,簡稱血透,通俗的說法也稱之為人工腎、洗腎,是血液凈化技術的一種。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對流,將體內各種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移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目前是我國最常采用的終末期腎病治療手段。血液透析有諸多優點:透析效率高、短時間可以清除體內較多毒素;準確完成設定的脫水量,清除體內多余水分;治療由醫護人員操作,患者相對比較省事;技術開展時間長,多數縣級以上醫療單位均可開展。
血液透析后生命能持幾年?
尿毒癥病人的存活年限,理論上講,只要是規律透析,并不斷調整藥物,積極治療并發癥,并結合營養飲食等,患者的壽命并無明顯縮短。據報道,亞洲地區從有透析開始,就有病人不斷刷新存活年限,現在已有存活40年以上的病人了(透析技術普及也就40多年)。各地血液透析科根據成立的早晚也都有和科室“同齡”的病人。但是因患者開始透析的年齡不同、原發病不同、營養狀況也不同,隨著透析齡的增加,各種并發癥也會不斷出現,所以個體差異較大。
更多相關建議:
常用的透析方式及優缺點
1、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可更快改善血漿溶質成分,更快去除體內水分。高效、方便是其主要優點。
但因為是間斷進行,每天去除液體及溶質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使內環境波動較大,快速糾正電解質可能導致心律失常,且危重患者往往難以耐受快速脫水,因此并不是所有患者均適合血液透析治療。
2、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可以全天24小時進行治療,這種連續性的特點特別適用于一些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如老年人、部分嚴重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極差的患者。
對于存在腹部手術后的廣泛粘連患者不適宜進行腹膜透析。
當然,具體選擇何種透析方式還需要依據患者本人的具體病情、家庭居住環境、居住地的醫療環境、個人醫院及醫生專業判斷來做出決定。
腎功能衰竭患者應該將透析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像吃喝睡覺一樣平常對待。
透析技術日新月異,已不再是僅僅延長患者生命,而是讓其更接近于正常狀態下繼續生存。
因此對于一個處于相對健康狀態下的尿毒癥患者,沒有理由認為他不能再工作、再娛樂,至于日常生活就更不成問題,規律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更高。
文章: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腎病一科 侯燕琳
配圖:網絡(侵刪)
更多相關建議:
2019總結:我是一名腎衰竭患者,目前靠洗腎維持生命。風風雨雨的這五年多時間,一路走來實在是不容易。不管經歷多少苦難告訴自己不放棄,不管精神和肉體承受多少痛苦告訴自己要堅強,不管將來會是怎樣的結局告訴自己坦然面對。擼起來袖子大步往前走,樂觀的活著才是王道!加油吧!致自己!#2020我的新年新愿#
更多相關建議:
醫學不問中醫西醫,有效就行,如果沒有透析技術,有些人的墳頭草恐怕長了十幾年了。中西醫取長補短才是正道。
更多相關建議:
應邀回答問題:人們認為透析了是生命的倒計時,其實人生下來就是生命的倒計時了。只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如果說人的腎臟壞了還能不能活,活多久。兩種選擇西醫是透析,中醫治療是服中藥,都是能延續生命,是選擇哪種醫治為好呢?
有人在腎功能不全時選擇了服中藥,但是是藥三分毒。加上飲食方法幾年,發現中醫調理只能維持現狀不能治愈腎臟病的慢性腎衰竭。中醫中藥加飲食調理,嘗實過來的患者只是用苦不看言來形容。
如果選擇了透析治療,幾年十幾年過來人描述,透析象吃飯,透完吃飯香。透析前是病人,透析后最靈驗。多數人選擇了透析,那是生命的起點!
更多相關建議:
血透在臺灣叫洗腎,在中國內陸全名叫血液透析,也叫人工腎,也就是用機器來替代腎臟功能,代替腎臟排毒。
以下錯誤觀念要糾正
1.血透是換血
透析聽起來好可怕,尤其是聽說要把身體里的血液引到身體外面來,認為是換血,覺得很恐怖,很多尿毒癥病人特別排斥做血透,心理上覺得一做透析就會生命倒計時啦。
2.血透會上癮
還有不少患者聽說血透一周要做2-3次,認為透析會成癮,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都要排尿,排尿就是排毒,尿毒癥腎臟不能排毒,所以血透必須要規律做,毒素才能排除干凈。
3.做血透意味著生命不會太長久啦
血透技術現在越來越發達,日本最久的做了57年透析,我國做了1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我們透析中心最久的是30年,目前還在做。
4.血透費用高昂,負擔不起
目前,血透一般都是算特殊病種,報銷比例很高,個人負擔大大減少,一般家庭都能承受。
總之,尿毒癥做透析不可怕,放松心態,勇敢面對,相信總有一天尿毒癥這個病會被攻克。
更多相關建議:
要說生命倒計時,人從出生那一天起生命就已經進入倒計時了,誰也無法預料自己啥時候死,血透病人也一樣,也不知道啥時候死,醫生也判斷不了,既然正常人和血透病人都不知道啥時候死,那何不好好活著,不要整天去惦記著自己什么時候死,心態豁達開朗,就是最好的抗病良藥,有些人生了點大病,本來可以有希望治好的,或則說可以繼續活著,結果自己心頭過不去那個坎,天天愁眉苦臉,擔驚受怕的,結果病沒有把自己病死,嚇都把自己嚇死了。我也血透快三年了,這三年建,身邊有一些認識的正常人,也因為其他 突發疾病去世了,也有意外事件去世了,所以人的生命怎么好預判呢?人命是由天定,天要你死,你就不得不死,天不要你死,即便是你經歷車禍,意外,天災人禍,你都死不了,所以我們能活著的人就要放開心態,好好的活著,不要去想什么時候死,開開心心面對每一天,相信未來會更好。
更多相關建議:
我的體驗是腎病早,中,睌慢牲期找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專科中師看沒錯!只要找對中醫師用對中醫。治療效果強于西醫藥。遇一病友在中醫學院就醫,初診時血肌肝高達780.已是尿毒癥。中青年醫師紛紛讓你透折,患者不甘心,最后找了本院的退休老專家開出中藥口服加灌腸治療方劉二年后,患者血肌酐降至300多,化驗指標均優于血透。現在仍堅服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