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醫生在線:你是腸癌的高危人群嗎?腸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更多相關建議:
一、容易患結直腸癌的人群包括有結直腸腺瘤病史、結直腸癌家族史和炎性腸病的這些人群。
對上述人群的基本推薦是每年參加腸癌篩查。定期腸鏡檢測,同時其間隔不應大于5年。
也可以選擇:
1.進展期結直腸腺瘤(直徑≥1cm,或 伴絨毛狀結構,或伴高級別瘤變)患者 應在診斷后 1-3 年內復查結腸鏡。如未發現腺瘤復發,后續間隔可延長至 3-5 年。
2.非進展期腺瘤患者應在診斷后 2-3年內復查結腸鏡,如未發現腺瘤復 發,后續間隔可延長至 4-5 年。
3.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進行遺傳基因篩檢,家系中遺傳突變攜帶者定期結腸鏡檢查,非突變攜帶者以一般人群 篩查。
4.炎性腸病患者定期專科就診,據情與醫生商定腸鏡檢查間隔。
二、一般人群的話,50歲以上首次篩查可進行高危因素問卷調查及每年進行大便飲血篩查,如果陽性,建議腸鏡檢查。
三、結直腸癌風險評估,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陽性者列為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癥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
慢性腹瀉-----指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
慢性便秘-----指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不良生活事件史須發生在近20年內,并在事件發生后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如果覺得梅姐姐科普得還不錯的哈,點贊關注哦
更多相關建議:
那些人群容易患上結直腸癌?
1、長期進食高動物脂肪和高動物蛋白飲食,而進食的食物缺乏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以及粗糧。
2、長期腸道菌群失調紊亂的人群。
3、家族聚集發生的人群。高危腺瘤。腸道息肉數目超過100個的人群。
4、年齡超過50歲合并肥胖或者又長期抽煙的人群。曾經患過癌癥人群。有盆腔放療病史的人群。
5、慢性便秘人群、慢性腹瀉人群、慢性黏液膿血便人群、慢性膽囊炎、闌尾炎或者膽囊闌尾切除手術之后的人群。大便隱血人群。
6、長期悲觀、精神壓抑的人群。
7、從小就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道病變的人群。
以上這些人群容易患上結直腸癌,如何排查?
1、對高危人群進行排查,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和非高危人群區別開來。
2、對高危人群進行肛門指檢(醫務人員帶無菌手套抹上石蠟油就可以直接指檢)。
3、進一步排查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行腸鏡檢查。
(本內容僅供參考。)
更多相關建議:
一、五類人群易患結腸癌
1、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后發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級家屬,比如說父母,得過結直腸癌,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3、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他們患結腸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30倍。
4、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它們被稱為息肉。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暢癌等都是由于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發病年齡更小。
二、結腸癌需要做哪些相關檢查
1、肛管指診和直腸鏡檢
檢查有無直腸息肉、直腸癌、內痔或其他病變。
2、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
鏡檢可發現癌腫,觀察其大小、位置及局部浸潤范圍。
3、腹部平片
適用于急性腸梗阻的病例,梗阻部位上方的結腸有充氣、脹大現象。
4、鋇劑灌腸
可見癌腫部位腸壁僵硬,擴張性差,蠕動減弱或消失,結腸袋形態不規則或消失,腸腔狹窄,黏膜周隙紊亂、破壞或消失,充盈缺損等。鋇劑空氣雙重對比造影更有助于結腸內帶蒂腫瘤的診斷。
5、癌胚抗原(CEA)
對早期腫瘤的診斷價值不大,對推測預后和判斷復發有一定的幫助。
三、如何有效預防結腸癌的發生
1、合理飲食: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以魚、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多吃淀粉和纖維多的食物;每天食鹽攝入低于5克;多吃新鮮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發霉食品。少飲含酒精飲料。
2、積極治療腸道息肉、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3、保持適當的體重。
4、平時進行適度運動,提高免疫力。
更多相關建議:
結直腸癌,成為近年來的一個常見的沉默殺手,常見是因為越來越高的患病風險,沉默是因為腸道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之一,通常病變的時候無法及時被發現,而發現的時候往往可能已經在晚期了,這就是結直腸癌最危險的地方,其實結直腸癌并不是沉默的,只是一些癥狀容易被忽視,對于腸道來說,能夠表達它健康與否,主要能參考的就是排便情況,排便是否正常,決定了腸道近期的狀況。
如果腸道菌群紊亂,很可能引發腹瀉或者便秘,但如果這兩者交替,需要注意腸道可能有大問題了。如果是在夏季經常發生腹瀉,那說明在外就餐的地點存在衛生的問題,以及最近吃了過多冷飲或者冰飲料。如果近期沒有排便也沒有便意,那么說明不僅是運動量過少了,高蛋白高脂肪以及高糖的食物也吃的太多了,需要改善一下飲食結構,以及調整一個良好的睡眠,而上述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和調整,可能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或者已經誘發出了結直腸癌,尤其是長期便秘,突然便秘和腹瀉兩者交替的時候。
腸癌來臨時,除了排便的習慣的改變,最主要的是會糞便的變化,比如出現柏油便,糞便中帶膿血,糞便的味道刺鼻等等,以及還會出現近期總是乏力,焦慮,腹痛,睡眠質量差,口臭等等問題,這些都可能是腸道發生病變,或者說是癌癥的表現,應該引起重視。
尤其是以下人群,如果出現上述的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這些人群,相比之下更容易發生結直腸癌:
1.喜歡吃高脂肪高糖以及高油食物的人,比如油炸類的食物,燒烤,煙熏腌制的食物等。
2.肥胖的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群。
3.久坐的工作一族,久坐更容易影響腸胃的蠕動,導致便秘,引發腸道疾病。
4.情緒長期處于較大壓力,以及緊張的人群,也更容易發生腸道的病變。
5.經常熬夜的人。
6.有吸煙飲酒喜歡的人。
更多相關建議:
大腸癌是一種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同時這也是一種與消化道有關惡性疾病,而且人們發生這種疾病的幾率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一下了哦。其實我們也知道很多疾病的發病人群都有有一些不同的,有的人們就比較容易患上某種疾病,那么對于這種疾病的易患上人群都有哪些呢?
結腸炎性疾病史:某些結腸疾病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可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機會,所以一般這樣的患者患有結腸癌的危險性是常人高。
大腸息肉史:大部分結直腸癌是從小的癌前病變發展而來,其中絨毛樣腺瘤息肉更容易發展成癌,惡變的機會約為25%,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率為1-5%。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種免疫力逐漸下降,各種致病因素對大腸黏膜刺激的時間也隨之增長,大多數患者在50歲以后發病。
家族史:大腸癌具有遺傳的特點,如果父母得過結直腸癌的,其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險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等都是由于相應的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的,這類患者不僅發病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發病年齡更小。
更多相關建議:
1. 直腸指檢。2. 糞便常規+隱血試驗。3. 腫瘤標志物的檢查。4. 腸鏡檢查。5. CT檢查。
CT對觀察腫瘤是否浸潤周圍組織及確定術前手術方案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主要用于手術前評估腫瘤位置、大小,是否有遠處轉移,術后復查等。
更多相關建議:
哪些人容易患上結腸直腸癌?
1、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有痔瘡和長期便血及腹痛者
2、有大腸癌病史者
3、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4、有慢性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的
5、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患者。
6、肥胖者患腸癌的風險高于體重正常者。
對于結腸或者直腸的疾病,通常首選的就是結腸鏡檢查。通過結腸鏡可以直觀的觀察病變部位,同時也可以取活檢明確病理診斷。其次還可以檢查腫瘤標志物,腹腔CT等檢查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