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邀請!癌癥在醫學上仍屬于最大難題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胃癌導致的死亡率占據著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首位,據統計,我國每年死于胃癌的人約有16萬,這更加使人們談癌色變。
根據胃鏡檢查,將胃癌分期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的是局限于黏膜或粘膜下層的癌。胃鏡下可見小的息肉樣隆起(也就是我們說的癌灶),其中,癌灶直徑小于1㎝的稱之為小胃癌;小于0.5㎝的稱之為微小胃癌。
早期胃癌治愈率目前已超過90%, 但本病一經確診大部分已為晚期, 5年生存率處于較低水平。尤其對于發生轉移的患者, 治療難度系數較高且預后不理想。
進展期胃癌又稱中晚期胃癌,指的是癌組織浸潤超過黏膜下層或浸潤胃壁全層的胃癌,可以想象的是,浸潤越深,預后越差。
對于早期胃癌,醫學上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手段,常用的手術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腹腔鏡下手術
多通過胃鏡行黏膜切除術進行治療,該手術多用于早期胃癌或部分進展期胃癌,胃癌癥狀出現時會伴有沉重感、厭食、腹痛、惡心、發熱等,這時候患者可通過腹腔鏡治療,不但創傷較小,還能進行根治,獲得早日康復。
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患者其病灶全切除率約為56%,我們可以實現在一次性將病灶完整切除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手術適應證范圍,最大程度的提高治愈率。 將傳統開腹手術與內鏡手術相比, 早期胃癌通過該治療方式治療后患者5年生存率均能達到90%以上。
二,傳統開腹手術
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下手術一致,適用于早期胃癌或部分進展期胃癌,與腹腔鏡下手術相比,創傷較大。
三,根治性切除手術
一般用于胃癌中期。有兩種手術方式:1.切除并發的范圍以及十二指腸的一部分和區域淋巴結殘癌細胞。2.除了上述所要切除的范圍之外還要切除全胃或橫結腸、脾臟等。
兩者的區別在于胃切除的范圍以及淋巴結清除的范圍,具體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選擇,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胃癌的治愈率。
四,姑息性切除術
適用于晚期胃癌病人,當患者腹膜或淋巴結已廣泛轉移時,傳統手術無法進行,姑息性切除術則能夠很好地減輕機體腫瘤負荷,與其他非手術治療相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患者手術完畢后,還需要通過精心的術后護理來降低并發癥產生的幾率,鞏固治療。
胃癌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
一、與正常人相比,術后患者消化功能差,這時最好要控制患者進食的量,多讓他們吃一些流質、易消化的飲食,少量多餐,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逐漸提高飲食量,從而增強他們的身體免疫力。
二、保證飲食護理完善的同時,還要讓患者保持臥位正確,深呼吸、翻身等,預防肺部感染,避免出現并發癥,要定期復查,提高整體生活質量。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每日更新醫學問題
更多相關建議:
對于早期胃癌,有明確的定義,即局限于與黏膜及黏膜下層的胃癌,無論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局限于黏膜層的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率約3%,而進展至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發生率可達20%,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與早期胃癌的預后顯著相關,也影響了治療方案選擇。
早期胃癌一般預后都比較好,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5%,局限于黏膜層,不伴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幾乎100%。早期胃癌的治療分為內鏡下切除與手術切除。我國原衛生部2011年版的《胃癌診療規范》指出,對于部分早期胃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下黏膜下層切除術(ESD)可作為外科的替代治療,但是僅限于在經驗豐富的中心開展。內鏡下治療的絕對適應癥為2cm以下的,肉眼可見的粘膜內癌(cT1a),并且組織類型分化良好,如乳頭狀腺癌、高分化管狀腺癌等。在早期胃癌的大體類型上,限于非潰瘍型。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一些內鏡下治療的擴大適應癥,如2cm以上的非潰瘍型,組織類型分化良好,腫瘤局限于粘膜內(cT1a)、3cm以下的非潰瘍型,組織分化良好,cT1a、2cm以下的非潰瘍型,未分化的cT1a。若無脈管侵犯,淋巴結轉移率較低,可以適當擴大適應癥,但是擴大適應癥后EMR往往不能完整切除,需要采用ESD較為穩妥。若證實早期胃癌病理類型為低分化、有脈管侵犯、淋巴結轉移,這時內鏡下切除已經不安全,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胃切除范圍與腫瘤位置有關,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有效淋巴結清掃。
對于早期胃癌腫瘤侵犯深度與淋巴結轉移情況,主要依賴增強CT與超聲內鏡檢查。有文獻報道,CT對腫瘤侵犯深度檢查準確性約75%-85%,對淋巴結轉移判斷準確率約66%。而超聲內鏡對腫瘤侵犯深度判斷準確性約75%,第八版AJCC/UICC胃癌分期推薦超聲內鏡檢查作為T(腫瘤侵犯深度)分期的主要手段。
更多相關建議:
早期胃癌,這個詞的定義,其實還有一定分歧。早期胃癌一詞最早是在1971年由日本胃腸病學和內窺鏡檢查學會做出的定義:胃癌癌僅限于粘膜和/或粘膜下層,無論淋巴結是否存在轉移,均認為是早期胃癌。這和很多其他癌癥的定義有所不同,很多癌癥早期的定義是指腫瘤局限在器官包膜內,而一旦有淋巴結轉移,就不再稱之為早期。而在胃癌,由于日本是胃癌高發區,日本對胃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經驗充足,也比較有話語權。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早期胃癌的定義就是上面的表述。包括十多年前我們上學的教材,早期胃癌的定義,也是外科學的考點之一。這個定義的意義在于,它認為對胃癌治療效果的的預測,最重要的因素似乎是腫瘤侵犯的深度。當然這也是有很多的數據證實。比如日本的研究數據顯示,僅限于粘膜病變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100%,粘膜下浸潤的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90%。當然,后來的研究又發現,其實腫瘤侵犯的深度,和淋巴結轉移的概率是相關的。局限于粘膜的胃癌,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為6%,而侵犯粘膜下的胃癌,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為28%。后來的研究還發現,如果存在3個以上的淋巴結轉移,那么就算是病變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層,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差。
所以,總體來說不管從哪種定義下的早期胃癌,治療效果都是比較好的,5年生存率一般可達90%以上。當然,不同的侵犯深度,不同的淋巴結轉移情況,相對的治療效果也還是有所差別。腫瘤侵犯深度越淺,淋巴結沒有轉移的病人,生存率自然更好。根據不同學者報告的數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5年生存率,不管是日本,中國還是歐美國家,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幾乎都是超過90%。很多人對5年生存率這個詞不是很理解,5年生存,其實也并不完全等于治愈,但是由于精力所限,多數學者更多的統計5年生存時間。早期胃癌生存率較高,也有不少學者統計了10年生存率或15年生存率。大多數日本學者統計的胃癌10-15年生存率,認為和正常同年齡的非胃癌人群差不多,也基本上等同于說早期胃癌治療后不影響生存。但歐美國家的數據會稍差一些,早期胃癌的10年生存率,不同的數據報道在84%至92%之間。在一項法國的長期隨訪研究中,早期胃癌的患者,15年和20年生存率分別降至58%和51%。但是,這包括所有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并不一定是因為胃癌死亡,如果正常平均65歲的人群,15-20年時間里也很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去世。
所以,與其看生存率的數據,不如看復發率的數據,日本的數據里,幾乎都認為早期胃癌術后發生復發的幾率低于5%。但是歐美國家報告中,早期胃癌術后復發率通常較高,多數報道在5%至15%之間。這是多因素的結果,可能和東亞人群胃癌的生物學特性、人群遺傳因素、治療規范程度等都有關系。總之看起來東亞人的早期胃癌,預后比歐美人要好一些。
所以,相比于中晚期胃癌,早期胃癌的治療效果明顯很好,就拿胃癌治療水平極高的日本來說,相對于早期胃癌96%左右的5年生存率,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50%和5.7%。所以,胃癌的早診早治很重要,對于胃癌發病的高危人群,應該定期做胃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胃癌,從而早期治療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更多相關建議:
概述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是指侵襲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的浸潤性胃癌,不管是否有淋巴結轉移。這些癌癥比進展期胃癌有明顯更好的預后(5年生存率約為90%)。在日本和東亞,多達一半的胃腺癌切除術是為了治療EGC。在日本,隨著篩查項目的引入,該比例由15%上升至高達57%。
胃癌早期表現
(1)食欲減退 早期胃癌往往是突然性地表現為食欲不振和厭油膩。這要與肝炎相區別。肝炎常有轉氨酶升高以及發燒乏力、尿黃呈濃茶色、黃疸等全身癥狀。
(2)上腹部不適及飽脹 常有一種腹部燒灼、嘈雜及飽脹感,飯后尤其明顯,并且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日益加重。這些癥狀要與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相區別。消化不良常有飲食不慎,暴飲暴食的歷史,而慢性胃炎往往有反復發作的病史。
(3)惡心、暖氣、反酸及嘔吐 胃癌病灶位于胃出口處的幽門部時,惡心最明顯。若胃出口被完全堵塞,就會暖出一種酸臭或蛋臭的氣味,或出現嘔吐,嘔吐物多為宿食和胃液。
(4)上腹部隱痛 早期胃癌的疼痛無定時,或表現為持續隱痛,而不像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那樣有較明顯的飯后痛或飯前痛的特點。若病人原思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其疼痛的規律性可以突然改變,且原治療潰瘍病有效的藥物突然變得無效或效果明顯降低。
(5)急劇消瘦及嚴重貧血 因為癌癥是一種消耗性疾病,而且胃癌’引起病人消化吸收不良和消化道出血,從而更加重了消瘦和貧血。
(6)嘔血及黑便 若癌腫僅破壞小血管,常表現為大便“潛血”,即大便外觀雖正常,但化驗可發現其中有血細胞。若早期就侵犯較大血管,則引起嘔血,大便變黑或如柏油樣。胃癌的潛血和黑便為持續性、頑固性,而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出血多表現為間歇性,并且經過及時治療能使之停止。
(7)不明原因的乏力,消瘦或進行性貧血: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體重逐漸下降,2~3月內可下降3~5斤。
(8)原有慢性胃病的疼痛規律發生改變:如以前空腹痛或進食后痛的規律性明顯,近期規律性消失,或原來治療有效的藥物現效果不佳。
(9)早期胃癌的體征:常無明顯體征,多數患者僅可有上腹深部壓痛或輕度肌張力增強感。
(10)副癌綜合征:副癌綜谷征可先胃癌而出現,主要有:①反復發生的血栓性靜脈炎;②黑棘皮病,皮膚色素沉著,尤在兩腋;③皮肌炎等。
早期胃癌能治好嗎?
早期胃癌的存活率 術后3年存活率為97.8%,5年存活率為90.9%,10年存活率為61.9%。 癌組織浸潤僅限于粘膜層及粘膜下層者均屬早期胃癌,判斷早期胃癌的標準不是其面積的大小和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而是其深度。胃癌可以說是我國的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的高發區分布很廣,其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4%左右,名列各類癌癥死亡率的第一位。
高危人群
1、患有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有癌變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率可達 10%;(2)慢性胃潰瘍,癌變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徑>2cm,多發且基底較寬者癌變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殘胃癌變率可達 0.3%-10%;(5)其他癌前病變,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癥,疣狀胃炎等;(6)胃鏡活檢病理類型: ①異形增生,也稱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癥引起,如發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則可認為是癌前病變甚至被認為是早期癌;②胃間變則癌變機會多;③大腸型腸化生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
2、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規律、吃飯快速、喜高鹽/熱燙食品,喜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貨、隔夜菜,喜食燒烤的紅肉、常食用霉變食物、少食新鮮蔬菜等。
3、長期酗酒及吸煙:酒精可使粘膜細胞發生改變而致癌變。吸煙也是胃癌很強的危險因素,青少年時期開始吸煙者危險性最大。
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患者家屬中胃癌發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5、長期心理狀態不佳:如壓抑、憂愁、思念、孤獨、抑郁、憎恨、厭惡、自卑、自責、罪惡感、人際關系緊張、精神崩潰、生悶氣等,胃癌危險性明顯升高。
6、某些特殊職業:長期暴露于硫酸塵霧、鉛、石棉、除草劑者及金屬行業工人,胃癌風險明顯升高。
7、地質、水質含有害物質:地質為火山巖、高泥炭、有深大斷層的地區,水中Ca/SO4比值小,而鎳、硒和鈷含量高。火山巖中含有較高含量的3,4苯并芘,泥炭中有機氮等亞硝胺前體含量較高,易損傷胃粘膜。硒和鈷也可引起胃損害,鎳可促進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8、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有研究稱約半數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國人約60%感染該菌,但僅0.03%的人群患胃癌。
治療原則
臨床上應采取綜合治療的原則。即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范圍(病期)和發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腫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對擬行放、化療的病人,胃癌的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及其相關治療。
更多相關建議:
胃癌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但是這種惡性疾病的發病情況全球范圍內地域差距很大,比如美國的發病率越來越少,在日本、中國、智利和冰島等國家又很常見和高發。那么,胃癌是什么情況?又該如何治療?
一、胃癌有哪些危險因素?
大約95%的胃癌是腺癌,來源于胃壁的腺細胞。
胃腺癌常始發于胃壁炎性部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多數胃癌的病因。這個特點值得每一個人引起警惕和注意。
另外,胃息肉可能演變為癌,如果發現應該及時予以切除。
如果息肉中含腺體組織、直徑超過2厘米或發多息肉,均可引起癌變。
某些飲食因素也在胃癌的發生中起一定的作用,包括攝入高鹽、高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入作為食品防腐而使用的硝酸鹽等。
這些飲食習慣,大家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重視,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
二、胃癌有哪些表現?
其實,胃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早期癥狀與消化性潰瘍病很相似,伴有燒灼感的腹痛,治療后胃潰瘍癥狀未緩解預示著胃癌的可能性。另外,患者可能會注意到進食后少量食物即感到飽脹感。
進食困難,維生素和礦物質吸收不良,會引起患者體質下降和虛弱無力。即使是沒有其它癥狀,逐漸小量失血也會引起貧血,表現為疲乏、虛弱及頭暈。
少數情況下可出現嘔吐大量鮮血或黑色柏油樣大便。胃癌進一步發展,檢查時候可在患者腹部觸到明顯的腫塊。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早期,小的胃癌也可能擴散轉移到遠處。
胃癌擴散可引起肝臟腫大、黃疸、腹水以及皮膚癌性結節。
三、胃癌早期治愈率有多少?
胃癌與其它惡性腫瘤一樣,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是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爭取最好的治療效果,爭取更多的生存期,并且減輕患者痛苦。
少于15%的胃癌患者生存期超過5年。
腫瘤在很早就可能已經轉移到其它部位,如果腫瘤局限于胃部,手術切除可盡量達到治愈。
腫瘤轉移前切除整個腫瘤是治愈的唯一希望。但是這種早期發現并且盡量治愈,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往往事與愿違,一旦發現即為中晚期并且已經轉移。
我是首都醫科大學復興醫院外科主任駱成玉,歡迎關注我!
歡迎與我一起共同關注健康科普!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
胃癌早期五年存活率很高的,一般在80%以上,與患者體質心態、病情情況、具體的什么癌即癌的病理情況、是否及時手術及何種手術、術后是否放療或化療、術后是否有并發癥或復發等情況有關,當然完全康復的抗癌明星總是有的,腫瘤醫院每年的抗癌患者聚會時,總是會有五年以上的存活者的。心情和心態很重要,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另外請多與接診醫生咨詢和溝通,積極極休息并積極配合治療。注意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多樣化并注意清淡飲食和不要吃腌漬食物,不吃油煎油炸類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大便情況,保持大便通暢。另外一定要放松心情和心態平和,酌情散步和戶外走走,酌情曬太陽,可能的話做做瑜珈或練練太極,以利更好地放松心情和調理體質,改善體質并提高抗癌資本做個抗癌明星。
更多相關建議:
胃癌能夠在早期發現還是非常幸運的,在我國,早期胃癌的占比還是比較低的,僅20%,大多數發現時已是進展期,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0%。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層的浸潤性癌,但是早期胃癌由于缺乏特異性的癥狀,很難通過自身的感覺來發現,基本上都是做胃鏡篩查時發現。
早期胃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無論是內鏡下切除還是外科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均可超過90%。以日本為例,日本是胃癌的高發區域,但日本胃癌的治愈率卻領跑全世界,總體上達到了85%,這里面并不是日本有什么良丹妙藥,而是日本的胃鏡及率相當高,胃癌篩查也早已經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被廣泛推廣,早期發現,也就意味著得到根治的機會大大提高。
總之,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還是很高的,術后5年后仍然病情穩定,沒有出現復發轉移,也就意味著達到了臨床治愈的標準。
更多相關建議:
胃癌早期在惡性腫瘤疾病中治愈率較高,治愈率取決于發現時期,腫瘤類型和手術治療效果。胃癌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術后三年存活率可以達到97%,五年存活率也都在90%以上。
如果是原位癌,治愈率比繼發性胃癌藥高。但是胃癌復發率高,術后十年存活率不到70%,死亡率占所有惡性腫瘤人數的24%。
胃癌早期也分先后,發現越早治療越及時,存活率就會大大提高。如果早期不治療不僅不會自愈,而且會轉變成中晚期,治愈幾率越來越小。
收獲更多胃腸外科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胃腸醫生楊景哥】。
更多相關建議:
胃癌治療后存活時間是比較長的。只要治療方案正確。患者樂觀向上。可以超過5年,如有個病人。腫瘤6點5公分。醫院要求手術。病人不同意。堅決用中醫治療,獲得良好的效果。十五年依然健、在。電視臺報道過。
更多相關建議:
就拿中國來說,中國是胃癌大國,全世界約有35%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中國.很多病人在早期時很難覺察,等有明顯癥狀或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經是胃腫瘤晚期了.胃癌的治療關鍵在早,早期治愈率超過90%,而早期胃腫瘤篩查的關鍵,就是要進行胃鏡檢查.
胃癌的發生原因主要和飲食有關,另外還有跟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經常食用霉變、腌制的食物,還有抽煙喝酒多的人易患胃癌,此外還跟遺傳有關系.現代社會環境污染嚴重、都市人群壓力過大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胃癌的發生率。
胃腫瘤的早期癥狀雖然不典型,但還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在出現噯氣、疼痛規律的改變、大便變黑、突然消瘦貧血等要引起注意.胃部疼痛的規律改變要特別留意,例如有些人有胃炎、胃潰瘍,平常就有一些有規律性的疼痛,如果這些疼痛突然發生改變,就要注意是否有癌變的可能;還有一些人會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明明沒有刻意減肥節食,但突然間體重瘦了幾斤,像這些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一旦出現癥狀就要做胃鏡,所以護胃要趁早。
(上述資料不能做為診斷,僅供參考)
我是小克大夫,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