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從何學起?-學起

          講一講,我是如何自學中醫的大家好,我是郎中小楊,一名中醫從業者,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是如何走上學中醫這條道路的,順便也講講我是如何自學中醫的。希望對中醫感興趣,想自學中醫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說起對中醫感興趣是在我大概小學的時候,因為我那時候就開始吃中藥了,由于我從小身體不好,先天

          講一講,我是如何自學中醫的

          大家好,我是郎中小楊,一名中醫從業者,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是如何走上學中醫這條道路的,

          順便也講講我是如何自學中醫的。希望對中醫感興趣,想自學中醫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

          說起對中醫感興趣是在我大概小學的時候,因為我那時候就開始吃中藥了,由于我從小身體不好,先天脾胃弱,加之當時家庭條件還不錯,過早的大油大葷的飲食導致我脾胃受損(這里有父母的注意了,千萬不要過早的也小孩子吃葷腥),只要吃了油膩生冷的食物,就上吐下瀉。我的爺爺是一名當地的赤腳醫生,屬于中西醫都會的那種,還是我們縣里的外科“二把刀”(一把刀是我爺爺的老師,哈哈)。爺爺看到他的孫子這樣的身體,就給我開了中藥,我就這樣每天上學書包里都背著一瓶黑乎乎的湯藥,這樣喝了一年多的時間,癥狀慢慢的有了好轉。

          到了我讀初中的時候,我就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之開始學習文言文,有時候上課的時候,就在抽屜里偷偷地看《黃帝內經》,雖然很多東西看不懂,但也為以后的學醫打下了基礎。(家里現在還保留那本翻破了的《內經》)。

          正是因為一開始接觸的是《內經》,我對中醫的基本概念,比如:經絡,氣血,陰陽,五行和人體的整體觀,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對于我以后的學習起到了莫大的幫助。為什么這么講,后面我再講。

          后來我在上初三的時候接觸到了我的啟蒙老師,說起來也是一段緣分,我是師父是一名道醫,5歲出家,19歲下山闖蕩江湖,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流行氣功熱,他老人家當年可是風光了好幾年啦。后來就在我老家的鎮上定居下來,開門行醫了。

          我是因為奶奶落枕了,經人介紹找到我的師父(那時候還不是)。正值寒冬,我親眼見到,師父就把手放在我的奶奶的頭頂上方,沒有碰到我奶奶哦,就那樣放了一會兒,就看見奶奶的頭上像武俠電視劇里面那樣,頭頂冒著白色的氣體,我當時驚呆了。大概再過了幾分鐘,師父就把手放了下來,問奶奶好些沒,只見奶奶動了動脖子,居然活動自如了。真是太神奇了!

          事后,我問奶奶,當時有什么感覺,奶奶說:就感覺當時像有很多螞蟻在頭上和脖子上爬行。這不就是書上說的“氣感”嗎?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也對傳統醫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那以后我就拜了他老人家為師,每年寒暑假斷斷續續地學起了中醫針灸推拿,大學自然也是報考的中醫藥大學了。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會問了,你這不是自學中醫啊,明明是有師父知道,又去讀了科班,怎么叫“自學”呢?

          接下來,我說說的這近二十年的感受吧。

          我是先有了對醫學的興趣,然后自學了《黃帝內經》,再拜師學習了中醫的外治法,對于經絡,穴位,整體觀念,包括氣的概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才開始學習處方的,但是我發現上了大學以后,越學越糊涂,越學越迷茫,大學的課本就像百家爭鳴一樣,每一種理論,每一種辯證方法都告訴你了,但是到了臨床中,你不知道如何去用,也不知道這個患者到底該用八鋼辯證,還是臟腑辯證,或者是氣血營衛?三焦辨證?六經辨證?

          相信,很多的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進入臨床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困惑。這里說說我看法,我是在還沒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在幫師父接診了,雖然用的是針灸,但也得辯證啊,我師傅就告訴了我兩個字——“陰陽”。讓我自己去悟!也幸虧我之前有過《內經》的底子,對于陰陽有了一定的認識,就這樣邊實踐,邊總結。才有了自己的臨床體系,等到我上大學的時候,我開始接觸中藥和處方,我也始終圍繞著自己的框架去理解。

          不怕大家笑話,大學的課本,我基本都沒認真去學。干嘛呢?我又去找了一位叫我處方的師父,大家不要一位找了一位師父,他就會手把手教你了。只能說你想多了,我的師父就給了我一個任務——先背書。

          背什么呢?背《神農本草經》

          等背會了以后,接著就開始背《傷寒雜病論》

          期間不要問,背完了以后,不懂的地方,老師集中解答。

          后來發現回過頭來再讀《內經》,每次都有新的認識。我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走到現在。

          看到評論區有很多朋友有不同的學習路徑和方法,我這里講的是我自己的學習經過,雖然有老師指點,但是也是基本靠自己自學。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嘛。

          自學的方法有很多,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我認識的同行的學習路徑(人家的臨床水平也很高的),他基本也是自學的,他聽人說只要背會了《醫宗金鑒》,就可以當一名出色的中醫了,他信了,也是這樣去實踐了,結果是他也確實成功了。

          中醫書籍,千百年來,浩瀚如海,各家有各家的特長,不管你學的是哪家,歸根結底是要服務于臨床的,毛爺爺說過——實踐出真知嘛!

          以上是我的學醫歷程,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熱愛中醫,還在迷茫的你有所幫助。

          我是郎中小楊,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更多相關建議:
          自學中醫有“從難到易”和“從易到難”兩種方法推薦:1、從難到易所謂從難到易,既是從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開始學習。自古以來,歷史上所有的中醫大師,無不推崇四大經典的論述。這些是中醫的源頭,后世醫家很多的經典論述都是從黃帝內經中發展而來,比如從難到易”和“從易到難”兩種方法推薦:《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開始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些書淺顯易懂,用現代的文字去理解和轉述古人的思想,適合大部分人的學習,是很好的參考學習資料。還有《藥性賦》、《醫學三字經》等書籍,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可以輕松的引導我們進入學習中醫的殿堂。

          江西省的名老中醫姚梅林教授《臨證脈學16講》將脈法細分為三十幾種脈,但是分類方法簡單,容易理解操作,不失為自學脈法的一本好的指導資料。

          臺灣的針灸大師倪海廈,他所講述的人紀針灸,內容廣泛,講課詼諧幽默,通俗易懂,也是自學針灸首選的參考資料。

          總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好的。自學中醫離不開勤奮好學,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好中醫的。中醫非常適合現在社會的“亞健康”的治療和調養,學好中醫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祝愿大家都用中醫調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幸福。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結合我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吧。首先你得確定你確實喜歡這行,愿意為之付出。學醫需要終身學習,沒有持續的動力很難堅持下去。學中醫好比種果樹,前期投資和付出會很多,但是一旦開始開花結果,精神和物質回報會讓你受用不盡。我本人是院校學習出身,讀了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學校的課業繁重,有大學醫需要終身學習,沒有持續的動力很難堅持下去。學中醫好比種果樹,前期投資和付出會很多,但是一旦開始開花結果,精神和物質回報會讓你受用不盡。“悟”。讀醫案絕不能像讀小說一樣走馬觀花,讀醫案要有自己的思考,看完脈象癥狀之后要先自己想想該辨什么證,用什么方,用什么藥,然后和醫案對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樣,只有這樣才可能獲得提高。走馬觀花式的醫案閱讀不值得提倡。正確的診療思維才是關鍵所在。中醫要辨證論治,用藥如用兵,兵不在多,獨取其能,藥不在繁,唯取其效。以法統方很重要。抓主證,用主藥,要知道用藥時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更多相關建議:
          謝邀!成為一個好中醫必須先做到如下幾點:1、以患者為親人的醫徳。2、繼承并發揚傳統中醫學的辯證論治的原則。3、在不斷的實踐中\"勤求古訓,博采眾方”。4、為患者疾苦早日康復,應盡心盡責。5、重點總結施治疑難雜癥及嚴重疾患時的理、法、方、藥,以便傳承后人。

          謝邀!成為一個好中醫必須先做到如下幾點:1、以患者為親人的醫徳。2、繼承并發揚傳統中醫學的辯證論治的原則。3、在不斷的實踐中\"勤求古訓,博采眾方”。4、為患者疾苦早日康復,應盡心盡責。5、重點總結施治疑難雜癥及嚴重疾患時的理、法、方、藥,以便傳承后人。

          更多相關建議:
          先學九畏十八反

          先學九畏十八反

          更多相關建議:
          對于一個學醫的來說,學習中醫可以從中醫的四大經典開始,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雖然中醫深奧,難懂,但是慢慢學習,讀書多的多了,慢慢就理解了。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需要讀《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學》、《

          對于一個學醫的來說,學習中醫可以從中醫的四大經典開始,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雖然中醫深奧,難懂,但是慢慢學習,讀書多的多了,慢慢就理解了。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還需要讀《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學》、《中藥學》、《針灸學》、《經絡腧穴學》、《中醫診斷學》、《方劑學》、《推拿學》等等,如今各個中醫藥院校,所有學習中醫的人都需要學習西醫,而如今臨床所有會考病的人都是要學習西醫,畢竟西醫是主流,會看病的你不僅要學習中醫,更需要學習西醫。

          在中醫里邊,有針灸學,推拿學,中藥學都是臨床基礎,學習中醫,不僅是學習,更需要結合臨床去實踐。在臨床中總結提高。

          學好中醫,不僅要毅力,更需要耐心,靜心,恒心研究。

          總之,有三點,學基礎,讀經典,上臨床,打好基礎,學以致用,不斷反思總結,提高自己。

          更多相關建議:
          我的中醫就是自學的。有人說自學中醫很難,最好有個老師帶。也許是本人太狂傲,當第一次讀到《醫宗金鑒》的時候就不由得想道:現實中什么樣的老師會比這本書講得詳細、透徹、有深度?果不其然,越往后面你就越覺得自學過癮。當你讀《傷寒論》的時候,你會感覺張仲景在教你,當你讀《溫病條辨》的時候,

          我的中醫就是自學的。有人說自學中醫很難,最好有個老師帶。也許是本人太狂傲,當第一次讀到《醫宗金鑒》的時候就不由得想道:現實中什么樣的老師會比這本書講得詳細、透徹、有深度?

          果不其然,越往后面你就越覺得自學過癮。當你讀《傷寒論》的時候,你會感覺張仲景在教你,當你讀《溫病條辨》的時候,就會覺得吳鞠通這個老師很啰嗦。是了,實際上你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學習方法。試問,哪個老師會教得這么詳細和系統?

          自學中醫最難的是開頭,你就像置身于一個氣象萬千的迷宮當中,到處都有路,但到處都走不通。直到你三年過后開始有方向感了。別驕傲,你越是走得遠,就越會覺得這座迷宮了不起,于是你繼續走,或許又是三年后,你開始脫胎換骨了,越來越像個魔術師,路邊的某個什么草,石頭下面的某條蟲子,在你手中都能變成治病的良藥,夠興奮吧?

          因緣際會,你又遇到當年那個你差點拜他為師的人,你們一起討論中醫理論,突然發現他可能還沒有你懂!是不是很爽?不過當然要謙虛啦,畢竟人家身經百戰了。所以你這時候再向他討教臨床經驗的知識,他會很樂意教你的。甚至答應你業余時間到他診所里實踐去,啊,那種成就感確實值得驕傲一會兒。對了,這就是我的經歷,希望對你有啟法。

          更多相關建議:
          修性養心,靜心靜志。若心情浮躁不可學。觀察事物從陰陽屬性開始,為人處事,心靜如水。結合書本,觀察身邊每個人的性格。……。

          修性養心,靜心靜志。若心情浮躁不可學。觀察事物從陰陽屬性開始,為人處事,心靜如水。結合書本,觀察身邊每個人的性格。……。

          更多相關建議:
          我覺得,想學中醫的初入門者的話,《新編中醫學概要》這本書很好,由淺入深,診治之結晶。

          我覺得,想學中醫的初入門者的話,《新編中醫學概要》這本書很好,由淺入深,診治之結晶。

          更多相關建議:
          中醫志士們講說的都很好,學習中醫即簡單又難,普通中醫,一個合格的初中畢業生就能學會,先決條件是,必須深愛這行,要說難.深不見底。把普通中醫學好了,一樣可以診斷治療,維護四方。我是走過來的,我把我的學習方法講述一下,供愛好者參考。八零年前后,我買了一本《高等中醫診斷學》,新版。作者

          中醫志士們講說的都很好,學習中醫即簡單又難,普通中醫,一個合格的初中畢業生就能學會,先決條件是,必須深愛這行,要說難.深不見底。把普通中醫學好了,一樣可以診斷治療,維護四方。我是走過來的,我把我的學習方法講述一下,供愛好者參考。八零年前后,我買了一本《高等中醫診斷學》,新版。作者得有十幾個,現在這本書從我朋友家,如果有喜歡者,抽時間發個照片,那本書有兩公分之后,十六開版本,要看完這本書,需要三至四年時間,看到最后,前面忘的一干二凈,就是全部背誦下來,到臨床診斷也是一竅不通。

          在中醫學中,首先確定目標,在這本書中,有陰陽辯證、八綱、氣血辯證、維分辯證、六淫辨證、經脈辯證、五行辯證等等.........。就這套辯證也能把學子們辯暈了,就是真能背誦下這些辯證來,也只能在講臺上宣揚一氣,或寫幾篇論文,不能實用。我學習中醫的目的是診斷與治療。怎樣才能學會診斷與治療?

          診斷就四種,望聞問切,望而知病為神,聞而知病為圣,問而知病為精,切而知病為巧,我不想當什么神,也不想當什么圣,只想一巧看病,就是切脈。在切脈中又有候脈,

          候脈:是浮取,等脈來。有句俗語,天氣不可測,只能等,也就是候天氣切地氣。切脈是中取和沉取,浮取能知神之在,沉取能知病之根,中取能知病之苦,只要學子們的手指敏感,每天尋摸二三十個脈象,不出仨月就能掌握脈象。學會脈象,再應對藏府,學會藏府辨癥。此后學子們根據學得的脈象查看本書中的案例,最好是跟老師,邊學習,邊實踐,從脈象上分析病理,在加空中學習湯頭歌加減,如果把這些學通了,就是一名很好的醫生,就可以診斷病情。這時再學習藥理,翻回頭去再看辯證,讀上兩句就能知道下文,。這就是普通中醫的學習方法,學子們只能作參考。只因理解異。.............

          在此處我隨時加點更新醫學知識,..........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亚洲视频日韩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盗摄 |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妇|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久久精品青青草原伊人|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国产精品热久久毛片|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中国精品videossex中国高清|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