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糖的降糖藥物
一、促胰島素分泌劑
(一)磺脲類藥物
- 作用機制: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組織分泌胰島素來達到降血糖的功能,還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異生,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
- 常用藥物: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格列美脲作為第三代降糖藥降糖十分迅速,并且不會引發高胰島素血癥,格列吡嗪藥效持續時間比較長,見效快,對飯后血糖升高的患者療效較好。
- 適用人群:適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島功能正常或較好的患者,對于進食過量、含糖食物一次性進食過多的患者也適用。
- 副作用: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對肝腎功能也有一定的損傷,使用過程中應當注意補充水分。
(二)格列奈類藥物
- 作用機制: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發揮降糖作用。
- 常用藥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瑞格列奈不僅能合理地降低血糖,還能改變胰島素的分泌,基本無副作用,非常適合餐后血糖的控制;那格列奈也有類似作用。
- 特點:起效快、作用時間短。
二、非促胰島素分泌劑
(一)雙胍類
- 作用機制:抑制肝葡萄糖的吸收,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降低血糖;還可抑制肝糖原的輸出。
- 常用藥物:二甲雙胍。這是多年來應用的降糖藥,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不錯,服藥后不久就能看到血糖恢復正常,且副作用非常小,適合肥胖、存在肝源性胰島素抵抗的患者。
(二)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 作用機制:增加靶組織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
- 常用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適用于比較肥胖、存在嚴重胰島素抵抗的患者。
(三)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 作用機制:抑制α - 葡萄糖苷酶與碳水化合物結合,降低餐后高血糖。
- 常用藥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適合主食量比較大的患者,通過抑制腸道對糖分的吸收來降低飯后血糖。
三、其他類型
(一)胰島素增敏劑
- 作用機制:能夠有效地刺激更多的胰島素分泌出來,從而改善身體內糖分代謝,降低血液中含糖量。
- 常用藥物:羅格列酮??筛纳茩C體內部的糖代謝過程,降低血液中的糖含量,使得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二)二肽基肽酶 - 4(DPP - 4)抑制劑
- 作用機制: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改善血糖情況。
- 常用藥物: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是近幾年生產出來的新型降糖藥,在治療糖尿病上效果不錯,口碑良好。
(三)鈉 - 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 - 2)抑制劑
- 作用機制:抑制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促進尿糖的排泄,進而降低血糖。
- 常用藥物:達格列凈和恩格列凈等。適合降低體重、降低餐后血糖,但不適合存在嚴重腎臟疾病或者有尿路感染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存在絕對的哪種藥物降血糖最快,藥物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糖尿病類型(1型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口服降糖藥,必須應用胰島素降糖治療;2型糖尿病或胰島功能相對較好的患者可使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水平、身體狀況(是否肥胖、肝腎功能、是否有胰島素抵抗等)、有無并發癥等因素,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