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細胞偏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一、生成減少
- 藥物因素:
- 許多藥物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生成減少。例如,抗腫瘤藥物(如化療藥)、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如氯霉素)等。
- 服用這些藥物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白細胞降低,一般在停藥后,白細胞計數可能會逐漸恢復。
- 化學毒物及輻射:
- 長期接觸苯等有機溶劑、某些農藥等化學毒物,或者接受大劑量的電離輻射,如放療患者、從事放射工作而防護不當的人員等,可損傷骨髓造血干細胞或骨髓造血微環境,從而抑制白細胞的生成。
- 血液系統疾病:
-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會導致全血細胞減少,包括白細胞偏低。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的骨髓造血細胞發育異常,也可出現白細胞減少。
- 部分白血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表現為白細胞減少。
二、破壞過多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產生的自身抗體可以攻擊白細胞,導致白細胞破壞增多。
- 這些疾病除了白細胞偏低外,還會有相應的自身免疫癥狀,如關節疼痛、皮疹、發熱等。
- 病毒感染:
-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 病毒感染機體后,可能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者直接破壞白細胞。一般在感染控制后,白細胞計數可逐漸恢復正常。
三、分布異常
- 假性白細胞減少:
- 這是一種白細胞分布異常的情況,白細胞并非真正減少,而是貼附于血管壁或移行至組織中,導致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降低。
- 運動、腎上腺素試驗等可以促使白細胞從邊緣池進入循環池,從而使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
如果發現白細胞偏低,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