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后可以多吃以下 6 種食物:
- 銀耳:有 “平民燕窩” 之稱,富含植物膠質(zhì)、植物纖維以及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成分,具有滋潤去燥的作用。推薦做法:銀耳蘋果水。將銀耳泡發(fā)撕成小朵并搓洗干凈,蘋果去皮切塊后浸泡在淡鹽水中防止氧化。把銀耳放入鍋中加水煮半小時(shí),再放入蘋果和洗凈切開的紅棗,繼續(xù)煮十分鐘即可。
- 蘑菇:其種類較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多種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好消化且不上火。比如可以做炒平菇,將平菇根部剪掉并撕成小塊,洗凈后焯水并擠出部分水分。準(zhǔn)備尖椒和胡蘿卜切成小塊,先炒雞蛋盛出。鍋內(nèi)放蔥花炒香,放入胡蘿卜尖椒快炒,接著放入平菇,加生抽繼續(xù)炒,最后倒入雞蛋,調(diào)入食鹽、陳醋翻炒入味。
- 豆腐:有 “植物肉” 的美譽(yù),富含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鈣、鉀等無機(jī)鹽,清熱潤燥且好消化。可將其做成凍豆腐,低脂更健康且容易入味。例如肉沫凍豆腐,先把凍豆腐解凍并切成小塊;西紅柿洗凈切塊;瘦豬肉切成粒。起鍋熱油,煸炒豬肉粒至變色,倒入西紅柿,加生抽、蠔油炒軟出汁,放入豆腐和甜玉米,與湯汁炒勻,加適量熱水或高湯燉煮兩三分鐘,最后加鹽調(diào)味。
- 魚肉:立秋后可選擇吃些魚肉,此時(shí)的魚肉肥美,營養(yǎng)好吸收且不上火。如鯧魚,其刺少肉多腥味淡。將鯧魚內(nèi)臟去除并擦干內(nèi)外水分,魚身劃幾刀(不劃散),盤底、魚肚和魚身表面放上姜片。蒸鍋加水燒開,放入鯧魚蒸 10 分鐘,出鍋后換盤,放上蔥絲、紅辣椒絲,淋蒸魚豉油,再澆熱油即可。
- 山藥:是一種食藥同源的食材,富含蛋白質(zhì)、黏液質(zhì)、多糖以及礦物質(zhì)等,溫補(bǔ)而不燥。山藥粥做法簡單,把山藥、紅薯洗凈去皮切成小塊。適量小米洗凈后加水浸泡半小時(shí),放入山藥、紅薯,電飯鍋煮粥,跳閘后再燜十分鐘。
- 絲瓜:秋后絲瓜勝良藥,它水分足,含有維生素、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味道清爽,開胃解饞。做絲瓜炒肉時(shí),先將絲瓜去皮洗凈切條,浸泡待用;豬肉切成小丁,加生抽、食鹽、食用油拌勻腌制 10 分鐘。鍋內(nèi)熱油,放入肉丁煸炒出油脂,再放蒜末熗香,接著放入絲瓜,淋蠔油大火快炒約一分半鐘,至絲瓜略變透明即可,無需額外放鹽。
秋季氣候干燥,在飲食上需注意防 “溫燥”,多吃一些有助于滋陰生津的食物。同時(shí),每個(gè)人的體質(zhì)和口味不同,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進(jìn)行選擇和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