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中關于四時養生的論述是什么?
是缺少陽氣。
堅持早睡(22點前睡下),早起床(5點左右)外出,不洗臉、不梳頭、不扣外衣扣子,大步走一個小時以上,春、夏、秋堅持下去,終身受益!會減少很多疾病,大病能避免。
《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里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飲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須與季節相適宜。
《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欲。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
擴展資料:
《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等:
①“整體觀念”強調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系的。
②“陰陽五行”是用來說明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理論。
③“藏象經絡”是以研究人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等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關系為主要內容的。
④“病因病機”闡述了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后是否發病以及疾病發生和變化的內在機理。
⑤“診法治則”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什么?
春夏養陽。
《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里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飲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須與季節相適宜。
《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欲。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
其評價
《黃帝內經》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后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黃帝內經》以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思想,闡述人與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診斷和養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則問題。
成為中國醫學的基石,中醫理論體系的源泉,臨床各科診治的依據,后世奉為“經典醫籍”,為學中醫者必讀之書。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漢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什么?
黃帝內經四時養生正確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黃帝內經》中給出了四季的養生原則。只有順應自然物候的更替和變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養生、益壽延年。
冬季養生要領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養生要領:冬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陽氣潛藏,陰氣盛極。因此冬季養生之道,應注意顧護陽氣,著眼于一個“藏”字。
心理調節:應做到精神安靜,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動,才能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這樣便可做到“無擾乎陽”,養精蓄銳,有利于來春的陽氣萌生,也利于預防春溫之病。
運動原則: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恒進行鍛煉。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霾中鍛煉。鍛煉前做好準備活動,鍛煉前后注意衣物的適當增減,不要穿濕衣服,預防感冒。
飲食原則:冬季飲食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此時脾胃機能每多旺盛,是營養物質積蓄的最佳時機,正合冬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