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團隊發布最新科研進展!提出青蒿素耐藥

以及,一期臨床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

屠呦呦先生及其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和“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引發廣泛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上取得新進展。

2015年,因為研制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獻,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年,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并列。

屠呦呦 / 新華網

全球瘧疾防治陷入停滯

瘧疾是一種由寄生蟲引起的威脅生命的疾病,通過受感染的雌蚊叮咬傳至人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 據估計,2017年全球共發生2.19億瘧疾病例(95%置信區間:2.03億至2.62億),瘧疾死亡人數估計為43.5萬例。與之相比,2010年瘧疾病例數是2.39億(95%置信區間:2.19億至2.85億),2016年是2.17億(95%置信區間:2.00億至2.59億)。

雖然2017年瘧疾病例估計比2010年減少了2000萬,但2015-2017年數據表明,該階段在減少全球瘧疾病例方面并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究其原因,除對瘧疾防治經費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預措施覆蓋不足等因素外,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藥物產生抗藥性是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據估計,2010年至2017年,各國共采購27.4億個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療程。通過國家瘧疾規劃發放了14.5億個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療程,其中14.2億(98%)用于世衛組織非洲區域。

世衛組織在報告中寫道,“近年來,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是全球瘧疾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保護其有效性是全球衛生工作的一個重點。”2010年至2017年進行的大部分研究表明,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仍然有效,在非洲,迄今尚無對青蒿素(部分)耐藥性的報告。大湄公河次區域以外的總體有效率超過95%。

但在柬埔寨,最早報道出患者接受青蒿琥酯治療后體內寄生蟲清除速度減慢,“這一現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之后,緬甸、泰國、老撾和中國(統稱為大湄公河次區域)等亞洲國家均觀察到寄生蟲清除出現類似延遲。”

2013年,世衛組織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發起了“緊急應對青蒿素耐藥性”行動,目的是遏制耐藥寄生蟲的傳播,并為面臨瘧疾風險的所有人群提供救命工具。但即使在開展這項工作期間,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一些新的地區仍獨自出現了青蒿素耐藥性現象。

還有報道稱,在有些地方,對聯合療法搭配藥物的耐藥性有所增加。因此,需要根據瘧疾的不斷演變情況采用新的處理方法。

屠呦呦團隊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

“抗瘧藥耐藥性是一個反復出現的問題。惡性瘧對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前幾代藥物的耐藥性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泛出現,破壞了瘧疾控制的努力并顛覆了在兒童存活方面取得的成果。”世衛組織的報告中寫道,“保護抗瘧藥物的功效對控制和消除瘧疾至關重要。需要定期監測藥物療效,從而為瘧疾流行國家的治療政策提供信息,并確保及早發現和應對耐藥性。”

經過三年多科研攻堅,屠呦呦團隊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終獲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適當延長用藥時間,或者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所謂的‘青蒿素’抗藥性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屠呦呦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

論文截圖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官網

這一研究成果5月30日刊登在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上,文章屬于“前瞻性觀點”,題為《“青蒿素耐藥”的應勢解決方案》。屠呦呦團隊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合理和戰略性地應用ACT是應對治療失敗的最佳解決方案,也可能是唯一解決方案。”

屠呦呦團隊從“目前青蒿素耐藥仍表現為寄生蟲清除延遲,并無關于完全耐藥表型的證據”和“我們可否研發出有望替代青蒿素類藥物的其他藥物”兩點考慮,得出了以上結論。

“蒿素仍然有效,雖然需要較長療程或對聯合治療方案做出其他調整。相比之下,當寄生蟲對其他抗瘧藥產生耐藥時,全療程達到的治愈率會有所下降。”屠呦呦團隊從臨床上觀察發現,“盡管有寄生蟲延遲清除表型,但青蒿素聯合療法的治療失敗可直接歸因于其他聯用藥物,例如,如果雙氫青蒿素哌喹在某一地區發生治療失敗,另一種聯合治療方案(如甲氟喹聯用青蒿琥酯)可能被證明非常有效。”

另外,文章分析,“在效力、安全性和耐藥風險方面優于青蒿素類藥物的下一代抗瘧藥似乎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出現。”文章特別提到了藥物價格帶來的藥物可及性問題。目前大多數ACT價格低廉(例如加納一個蒿甲醚-苯芴醇療程的費用不到10美元)。而藥物研發項目的高昂成本會影響新藥的價格,并有可能阻礙最有需要的患者獲得藥物。

“在研發成功40年之后,青蒿素類藥物仍然是聯合治療時首選的抗瘧藥類別。”文章最后寫道,“據抗瘧藥品事業會稱,在贊比亞偏遠農村的瘧疾治療中,即使用作單藥治療,青蒿琥酯栓劑仍將死亡率降低了96%。因此,沒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們通過簡單調整現有治療方案(包括明智地聯合應用具有互反敏感性的藥物)來使目前最強有力的抗瘧武器發揮最大潛力。現在我們亟須采取這些行動。”

針對這一研究被媒體形容為“重大科研突破”,屠呦呦團隊一位科研人員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澄清,該項研究系“進展”,“非重大突破”。研究團隊對這項研究投入很大,有些觀點正在實踐中,但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最終的成果,要以臨床數據為準。

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

一期臨床試驗結果謹慎樂觀

另據新華社報道,在“青蒿素抗藥性”研究獲新突破的同時,屠呦呦團隊還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根據前期臨床觀察,青蒿素對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有效率分別超90%、80%。

屠呦呦說,“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

團隊一位科研人員則介紹,這方面的試驗的確“發現了一些東西,苗頭很好”,但目前的數據只是臨床一期數據。他介紹,一般要臨床二期數據形成之后,才能報批生產,而目前,二期臨床數據正在積累中。

圖片來自新華網

注:

本文整合自新華社、澎湃新聞的報道,以及屠呦呦團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論文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

本文首發:醫學界

本文作者:朱雪琦

責任編輯:田棟梁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2018年中國醫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年終獎發了多少?”

參與調研

更有獎品贈送!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inanhaoyisheng.com/yangshengbaojian/view-177665.html